萤火虫——I think, therefore I am
物理,似乎是每一个理科生的黑洞。初中物理难,高中物理更难,似乎学了物理以后,孩子们的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的教材和新的教学要求,给学生带来的新的挑战。而且还有很多同学在初中时物理成绩还不错,可是到了高中后,却出现很不适应,学不会,听不懂的情况,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甚至出现不及格,高挂红灯。作为一名任课老师,我也在思考为什么物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想要努力做出改变,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阶段:
示例一:高中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思路,走进物理学世界。而且引入了《物理和哲学》的话题,这门课是大学时候,杨院长给我们上课时候提出来的一个教学思路,物理学和哲学之间羁绊颇深。临上课前,我去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
物理学超进化上课时候我从“万物之间皆有联系”这句哲理,结合当时欧洲文化背景,联系到了奥斯特如何发现电与磁的实验,成功引入了第一步,随后又举了几个光学实验,进一步推证。我又提到“量变引起质变”,从水的沸腾开始推论,水在沸腾的那一刻起,变成了水蒸气,从而发生了物质的改变。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我也讲的兴致勃勃,这堂课既打开了高中物理知识的大门,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何乐而不为?
示例二:高中课程难度还是很大的,有人说,高中物理是一本长篇小说,有70%的内容是在讲述人类是如何通过“力”来控制世间万物。剩下的声,光,热等附加的彩蛋部分。而牛顿三定律又是一本书的精华部分,讲完牛顿定律以后,我放出来这道“益智类”题目。学生一拿到 题目躁动起来,但是冷静过后仔细分析这道题,发现涉及到了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会一门课程,首先要勾起对这门课的兴趣,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暴走大事件示例三:本学期我又接手了一个初二年级班级,初中物理课程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课,一开始就涉及到大量的物理趣味实验,每一次实验我都会给学生课堂展示。可是我想说的,不是一次趣味实验展示,有一天下午我在上课时候,看到班里数学课代表在布置数学作业,他们最近学到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正好我最近讲到了凸透镜成像问题,我就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利用数学上的全等三角形证明凸透镜成像问题呢,于是乎我回到办公室,打开草稿本开始推算。发现有可行性。可以证明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候的成像特点。第二天下午我就抛出了这个问题,学生们一听了就比较新奇,有的一听就拿出来本子来推导。虽然课本并没有如此要求,但是我发现学生总是格外的关注课本之外的知识,这样做既复习了物理知识,同时又巩固了数学知识。
萤火虫——I think, therefore I am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对于物理感到迷茫的原因不是看不到目标,而是找不到通向目标的道路。所以我们更应该教会他们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可以通过制定计划,然后按步骤解决。这样才有可能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