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爆这位90后作家!
关于什么是优质的文学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古往今来这个领域的大家们,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但目前来看,1909年,英国作家威廉·J·朗,制定的七项文学标准,最为具体客观且可执行。
这七项标准分别是:艺术性,暗示性,知识价值,精神价值,持久性,普遍性和风格。
具体解析如下:
1.普遍性:优质的文学作品,跨越性别,种族,文化和时间障碍,对每个人都有吸引力,具有普遍影响心灵的力量。
2. 艺术性:它对每个人都具有审美吸引力,因此具有美感。而所谓的具有美学吸引力的文学作品,意味着它揭示或传达了隐藏的真相和美丽,并且在写作中拥有一种甚至充满诗意的美感。
3.知识价值:它激发了批判性思维,丰富了抽象和推理的心理过程,使人意识到了生活及其本质的基本真理。而值得一提的是,具有知识价值的文学提倡批判性思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灰色地带,从而增强抽象和基于理性的思维过程,并使读者专注于生命和自然的基本真理。
4.暗示性:一部具有启发性的文学作品,依靠情感力量来传达细微差别,象征主义,暗含的意义,意象和信息。从而在普通生活和经验层面上,超越并赋予人们远见卓识,揭示并唤起人们的情感力量。
5. 精神价值:具有精神价值的文学,激发了内在的精神和灵魂,并具有激励和启发读者的力量。
6.持久性:所谓持久性,是指优质的文学作品,具有经受时间考验的能力,它们某种层面上是特定时间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它们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核,同时又是永恒的,在余下的时间空间永不过时。
7. 风格:风格是指作者表达其思想的独特方式。正如香奈儿所言:时尚易逝,风格永存。优质的文学作品都带有个人风格,它通过自己的思想,形式,结构和表现方式,来提出独特的看待什么的方式,并具有打动人心且令人难忘的能力。
在读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时,忍不住想到了这些文学标准,因为这部作品在我心中打分很高,所以难免会去探究一下,排除个人喜好以外,综合去评判这部小说,它够得上真正优质文学作品的标准吗?读过的书友大概都知道,它是完全达标的。
而从私心里来说,我个人偏爱想象力敏锐,意象丰富的作品,和爱因斯坦同样的看法,我也认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环绕世界。
而形成事物的过程,大约由三部分组成:构想(想象力),然后是感知,然后是行动(半径)。
所以,文学想象力,是我最为看重的部分,甚至于每每读类似陈春成,黄锦树之类作家的作品,都感觉是想象力的一次供氧,好像被贫瘠劳碌耗尽的想象力,再次在窥见瑰奇世界时,得以滋养和延续。
这本书的文字和意象,美到我贫乏的词汇难以形容,仿佛鸟栖树,鱼潜渊,读完整本书后,我只想到一句诗: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我好像在作者的文字世界里,梦游了一番,醒来后只有吉光片羽的记忆,但足以惊艳和慰藉平凡的生活。
而上周的读书会上,大家也交流了很多读后感,简单分享出来,希望可以为喜欢这本书的人,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
书友【灵兮】说:陈春成的文字灵动恣意,语感顺畅,寥寥几个字就钩出画面感,句子之间流转起伏如有神助,读这样的文字能喝醉会上瘾。
他的小说跟传统小说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最终并不会将读者带到一个意义或是结论,他不会教育谁启迪谁,而只是描绘一种融贯古今跨越边界的虚无。
被传统和常识所圈养的逻辑和意义,都在这样的文字中变得无足重轻,幻想成为了最内核的要素,结构也是动态的不稳定的,文字中那种被我们熟知的内在的秩序,被陈春成的笔一番穿针引线,顷刻间之间就彻底瓦解掉了。
现在还无法判断这样的小说和写法,对于文学传统的冲击和影响是什么,但很显然对于人生经验匮乏的作者,用奇思妙想和脑洞大开来弥补现实生活经历不足的短板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书友【橙子鱼】说:生命是如此虚妄的东西,真实不过是种自我体验。上天本来要人一切从心出发,但他忘记让我们在物质上充盈的活着。
所以纯粹的艺术家结局总会不太好。但另一个极端,纯粹市侩的人却像是生活的反派,也不会太得意太久。
也许在某个微妙的时机里,我们放飞想象,如同世界之王,自我的世界太大,空阔到不堪重负;我们或者做个精明的和尚,把佛经和钱权放在一起,华光彼此映照,各有各的胜场。
我的「潜水艇」遗落于十七岁的一个轻描淡写的夏日午后,从此我憨吃酣睡极「正常」的活着。有时为我那天然的敏感的丢弃后悔,有时却庆幸自己的世俗。
但是午夜梦回,真想像书中一样做一个云彩管理员,在无限的失望中,充满梦想的活着。
这当然是孩子气的逃避,但是逃避是不是找回「潜水艇」的一条道路呢?我终究在犹豫中疑惑而怯懦着。
书友【刘亦舟】说:这是一本在我看来游离在现实与梦幻之中的书,似实非实,似虚非虚,让人辨不清真假。
相信有很多人读完这本书都会有很多疑惑和好奇,这本书写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存在的世界是否真的存在,这么多未被人发掘的秘密。
其实这些在我看来都已经不重要了,你若认为它是真的,那你便活在梦中,若你认为它是假的,那它便存在于你的梦中。
本书描述了九个由真实口吻叙述的不同的梦幻故事(相比魔幻我认为用梦幻更贴切),但九个故事中其实都蕴藏着命运牵连这一话题,现实与梦的命运牵连,过去与现在的命运牵连,这里与千里之外的命运牵连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命运牵连。
令我收获颇多的故事应该是《裁云记》了。在《裁云记》这一故事中,主人公因为不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职业而终其一生,就像他所说的,选择了其中一种,就代表失去了无穷减一多种选择。
我现在也处于像主人公一样的境界当中,既害怕获得又害怕失去,怕掉入某一洞穴后就再也出不来,即想要某一洞穴中最深处的果实,又想要体验其他洞穴的风景。
但我现在或许知道我该怎么做了,就像主人公那样,在各个洞穴中穿梭遨游,直到掉入某一个让我甘愿为之付出一生的洞穴为止。
书友【立冬】说:夜色下,深海里的潜水艇,远远望去,那么孤寂。潜水艇内,或狂欢,或安静,外人无法窥探。
作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绚烂瑰丽,又朦胧而难以捉摸。故事中的人物,常常有着与世人不同的奇思妙想,行为表现异于常人,内里思想天马行空。
他们似乎不求理解,怡然自得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若有人想把他们拉出来,好回归「正常的」现实世界,便会造成他们的痛苦。
天马行空之下的,是什么?是独划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存续着心中的理想。可世界不止我一个,应该邀谁,来演一场永恒和谐的戏码?
我愿意放弃一切外在,可世界不会留我一个人。世界建构了一场大梦,我是梦中人,更愿做梦中客,企图占领决定意志的高地。又常常以失败告终。我微弱的意志,掰不过世界操控命运的大手。
读罢,似乎体味出一种孤寂的苦。这份苦,掩藏在华丽的文字之下:想追逐极致,想活在永恒,想得到最美最好的。
如此,便注定了失望,落入求不得的苦。诸行无常,海会枯石会烂,若执着恒常,便产生痛苦。诸法无我,世上根本不存在可持续、独立存在、可以主宰的我,若执着这个我,亦产生痛苦。
慧能禅师望着飞扬的幡,一语道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世界纷纷扬扬,也许自性如是,只是我们的心决定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书友【鹿洛】说: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作者不像个只有30岁的写者,他对文字的把控,像是一个已经写了很多很多年的中年人;他的语气和思想,也更像是一个有了一定人生阅历的中年人。
只有他的想象,变幻莫测,出其不意,瑰丽壮观,像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少年。
这本书我看得很慢,很多地方都要重复看两三遍,不是看不懂,而是需要反复回味。
有的地方我需要跟上作者的想象,在脑海中跟着书中的描述,细致而完全地构建出作者笔下奇幻的世界;有的地方是因为觉得作者写得太好了,不由得重读一遍去再次领会其中的精妙。
有时候我会觉得作者的想象我也曾经有过,只是没有像作者那样发展成一个完整宏大的规模,并能够用文字舒缓而幽然地娓娓道来。
在看小说的过程中,我总是感觉是在一个阴雨天,总是仿佛处在回忆之中,有种阴郁又像隔着一层什么的感觉。
在整本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想象力的迷恋和肯定,有时候我甚至都相信了作者想通过文字传达的意识——如果一个人的想象力足够强大和坚定的话,他是可以通过想象来改变客观世界的。
书友【苗红川】说:我其实是特别喜欢三联出版的书,之前一直关注的都是专业领域的书,很少看三联出版的文学书籍。
这本《夜晚的潜水艇》,自己觉得书中有好多值得想象与反思的空间。特别是第二章《竹峰寺—钥匙和碑的故事》,其实这一章反映了一些列纠结与妥协的矛盾心理。
纠结在于作者能在寺中安静的嗜睡却静不下心参读经书、本培的父亲希望做生意能得到佛祖庇佑却不愿意儿子出家、本培自己愿意出家却戒不了打游戏、慧航师傅身居寺庙却心往官场等等;
而妥协在于慧灯师傅虽已出家但端午、中秋、过年还要回家团圆、要求徒弟本培准守戒律但仍允许他打游戏、一心想专注佛学但作为主持,还是要去参加县里的宗教会议。
普通人遇到挫败时,都羡慕那些隐居人的平凡生活,但熟不知,当真正投身其中,才觉得曾经羡慕与向往的生活,自己可能并不完全的适应。即便自己能够适应,但由于千丝万缕的无奈,仍不可能与这个大社会完全脱离联系。
每个人都是在纠结与妥协的自我斗争中,走完一生,只是纠结与妥协的内容不同而已,真的无需逃离,也无需羡慕他人的人生和生活。
书友【林七夕】说:作者以寻找博尔赫斯,扔在深海中的那枚硬币的潜水艇为切入点,也延伸了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叉的花园》里的时空观。
每个星球都隐藏在其他的时间维度里面,这些不同系列的时间里,都有不同时间的岔口,或是交错,或是平行,又或是相互靠拢或是分离。
但是在另外一个时间的维度里,总是有不同的可能性。而1998年海水的迷宫中那艘被困住的潜水艇,遇到了来自另一时空里的陈透纳的幻想潜水艇,是否就是这样的可能性?
少年时期的陈透纳穿梭在任意时空的幻想,是不是就是对平行时间线的探险?而幻想与现实的交融,或许也被印证于那晚海水中的相遇?
或许我们都会在幻想与现实之中,设立一条近似于潜入梦境时的模糊又坚挺的分割线。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幻想里的事情也许真的存在于另一个时空呢,他们可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复刻,也可能是历史的扭转带来的不一样的可能性。
从另一方面来说,只不过现实有着太坚硬的外壳,钝化了我们的想象,导致我们很少去思考另外一种可能性。
因为在所有的平行时空里,可能只存在我,而没有你;可能有你,却没有我;也可能没有你,亦没有我;可能有另一个你和另一个我;可能有现在的你和现在的我,而这个时空就是现在的时空。
另外,这一对现实和幻想,平行时空的设限,是不是也映射了我们对于自我评价的设限呢?
三十岁的陈透纳用十六岁少年的盛大想象,落尽之后的青烟开始作画。他曾经冲破过现实里禁锢的枷锁,探索自身的潜力。在潜水艇悬停在十六岁的永恒夜晚,往后余生,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才能的平庸」。
时间是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他有着多种时空的可能性。那么,也请相信,来自于自身的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吧。
书友【进击的石头】总结说:夜晚的潜水艇第一篇讲「动念」。第二篇讲「归藏」。第三篇讲「神隐」。第四篇讲「沉溺」。第五篇讲「玄空」。第六篇讲「虚妄」。第七篇讲「寂灭」。第八篇讲「梦魇」。第九篇讲「超脱」。
以上就是本期读书会精选的书友分享,再次感谢本期参与的所有书友。
文 | 读书会观点集合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