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玉矿物学基本数据及分类等级
相关的岩石矿物学研究表明:黄龙玉,是一种极致密细微的隐晶质硅质集合体,主要由二氧化硅(SiO,)矿物(石英、玉髓、蛋白石等)、铁质矿物、方解石、蒙脱石、绿泥石等组成,化学性质极为稳定。隐晶质矿物颗粒,直径不到0.001毫来,用高倍显微镜才能分辨。黄龙玉的密度约为2.6克/立方厘米,无解理,具贝壳状、蜡状断口。做放大检查鉴定,则其隐晶质结构有时含锰质包体的“草花” (黑色树枝状等),有时含“砂金” (金属光泽矿物包休),黄龙玉石没有放射性。这些,都是黄龙玉固有的极为宝贵的自然特征。
黄龙玉的原生矿,主要出在花岗岩边缘接触带(变质成矿带)上。经漫长的地质变动,甚至出露地表,经过次生风化运移等,也形成了次生矿。因而,在产状上,黄龙玉既有原生矿的硐坑玉料(山料),又有风化堆积的玉种(草皮料),还有半山半水(山流水)玉料、籽玉(籽料).
而在品种上,以上各类产状的黄龙玉又都可以有诸多的品种,各个品种又各有千秋。
黄龙玉块料有大有小,形态多样,既可把玩原石,又适合被设计雕刻成各种摆件和饰品。
与黄龙玉同族物质的珠宝玉石,还有水晶、硅质玉、欧泊、硅化木等。黄龙玉所具有的“隐晶质、透明好、不必定会起棉、不需油养”等特征,与通常不够透明、常起棉、要油养的观赏石类黄蜡石,存在明显区别。
对于黄龙玉的天然品质,不同专家各有其独到的认识和深刻的体悟。其中,色、水、底、种、形,皮、草花、包衷体,色带、光泽,细微度、密度、初性度,棉、裂绺,出产的场口等,往往都是被当做鉴定和鉴赏黄龙玉的基本要素。
绚丽色彩的黄龙玉,属于他色玉石。根据其产生颜色的成因机理的不同,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不同成因决定其稳定性有所不同:“内源染色(氧化转色)”主要是因其自身所含硫化亚铁( Fes2)的二价亚铁离子(Fe2+)在成矿演过程中,经氧化后产生三价色素离子(Fe3+").而“外源染色” (浸染致色)是成矿后,经由溶解于地下水的外来色素离子渗透、滋润,再加上微量稀土元素影响,从而将玉髓转至丰富色彩。玉石即便是翡翠一般都会怕烈火和强酸."外源染色“的黄龙玉,受强酸腐蚀或长期烈口暴晒也会微弱褪色,“内源染色”的则极为稳定,几乎永不“褪色”。
2009年7月1日,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了地方标准《黄龙玉分级》,这个介级标准参照了当时国家标准的《珠宝玉石名称》、《珠宝玉石鉴定》以及《翡翠饰品分级》,确立了黄龙玉的术语定义、成分、结晶状态、常见颜色、光泽、解理、摩氏硬度、密度、光性特征、多色性、折射率、双折射率、紫外线荧光、吸收光谱、放大检查、特殊光学效应等17种质量指标。
《黄龙玉分级》根据颜色、透明度、净度、质地等因素有详细的分级方案。例如,颜色划分为5个等级(由高到低为S1、S2、S3、S4、S5),光泽划分为4个等级(由高到低为G1、G2、G3, G4),透明度划分为5个等级(T1透明、T2亚透明、T3半透明、T4微透明、T5不透明),净度划分为4个等级(11极纯净、J2纯净、J3半纯净、J4欠纯净)。
虽然这还只是一个地方性标准,在具体内容上或需适应新的国家标准与研究进展而有所调整,但迄今为止,这是最为系统地认识黄龙玉的参考依据,是详细地对黄龙玉进行分级的相关准则。
若是科学、规范地鉴赏黄龙玉,以上基础知识,宜当知晓。
声明:本文转载自吕国平大美黄龙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