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作是都幻想出来的
从读库的平台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做《正在消失的字眼——好工作》,具体你可以先点击这里查看。
好工作,如果这个词儿,放在二十年前,个人感觉可能会和“铁饭碗”是一个近义词。
毕竟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都还处于温饱线以下的状态,听听父母辈小时侯对于我们的教诲就可以知道一二:
那个年代我们哪有机会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吃一顿肉都得过年了才有机会;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多机会去安心上学,每天放学回家还要帮家里干活儿……等等
所以在父母辈成长的年代,只要一份工作能够解决温饱问题,那对于父母辈来说已经算是比绝大多数人过得舒适了。加上那个年代讲究分配,讲究国家解决问题,比如大学生分配工作,按照工分分配相关的生活所需品等等。在市场不唱到自由交易、资源急缺的年代,大众能够得到来自于上层的更多分配就是一种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而在那个时期,什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症结:铁饭碗。也就是进入国企成为一名国家名册里的员工,进而成为市场大蛋糕中分配分子中的一员。
再加上经济的发展必定将让更多的人走向更细分的垂直服务业,也就是说国企的一些粗放式增长方式注定需要进行变革,走向精耕细作的运营。所以在那个年代,原本需要进行转变的一些企业没能完成转换,就导致了大量的人员处于闲散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在大众看来就是常说的一句话:上班闲来无事儿,喝茶看报等待下班。
在长期的环境熏陶下,这种轻松懒散的工作就变成了父母辈头脑里的好工作。所以在父母辈眼里,好工作的定义就是:轻松、闲适、无压力还能有稳定的福利保障。
从生物趋利避害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定义,但是随着时间的改变,尤其是当下的环境发生变化以后,这种定义的设定就值得再次讨论。
看一下外部大环境的大方向变化:
1.人们已经从解决温饱、需要配发粮票、饭票为首要需求的年代转变为当下的部分市场经济,再苦逼的年轻人只要勤奋好学,混个温饱这种要求已经变得比较轻松。
2.高新技术的发展给了无数年轻人历练的机会,在以往需要看父辈关系的一代,当下有了靠实力说话的机会。(当然,在父辈的年代也有,那就是约束很小的开放之初,一大批官员下海从商,不少人成为了当下商界的顶梁柱。)
3.互联网发展浪潮,到了今天,大部分年轻人只要坚持在互联网上有些耕作和产出,就很容易被挖掘获得收入的回报。
这就是当下新兴环境的众多机会。只有努力,就有机会过得不会太惨,这种说法在当下会更容易实现。
除此之外,我一直认为铁饭碗是父辈时代下的思维产物,它就像噩梦一样纠缠在一代想要吃饱饭的中国老一辈的头脑中,并且挥散不去,还试图传给自己的后代。
所以在那个年代产生这种思想一点都不奇怪。奇怪的是在当下年轻人还有这种想法。
在当下的年代,我个人会觉得年轻人拥护铁饭碗就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懒惰思维。
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在社交网站看到一些人类似于这样的提问:
我是学A专业的,可是对B专业很感兴趣,想知道怎样才能学好B专业呢?
我大学过得浑浑噩噩,想知道如何才能写好简历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如何才能寻找一份完美的爱情?
未来二十年注定会很有钱的领域是啥?
对,如同上面说的道理一样,每一个问题都是趋利避害的,但是每一个潜在的问题都在询问其他人:如何才能找到一劳永逸的办法?
答案是:没有。
就像好工作的定义因为时代的变化开始发生变化,舒适闲散的生活本来就不适合一个希望自己有限的生命多一些色彩的人。
前段时间我和同事聊天,讨论到好工作的一些看法,当然按照我们的讨论,我们基本上下一个定义一样的结论就结束了,当时我们给20来岁的人下的结论就是:
适合自己,能学到东西,能扩宽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能有一笔还算体面的收入,足以。
至于更大岁数,抱歉我还没到那个年龄,也不懂那个年龄段的思考,所以没有任何资格去讨论。
但我有时候很感慨,一边自我哭喊着要过丰富多彩独一无二的人生,又不愿意去承受丰富多变独一无二的挫折,这种长期的自我矛盾心理让我时常怕这些同龄人走向疯狂。
当然看完了那篇《正在消失的字眼——好工作》,我的评论只有一句话:
所有一劳永逸的想法都是懒。
下面是我晚上八点在北京阿里巴巴总部大楼下拍摄的场景,我并不是提倡加班,我只是想说这个年代有无数人正在加班。
阿里巴巴晚上八点.jpg希望能分享给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