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在巴金的散文里感受真挚
三十多年前,刚刚初中的我,暑假在跟随几位叔叔土法淘金,干了不到十天,由于不惜力气挣的流鼻血,只好作罢。
不几日,有收金子的来村上,叔叔几个将所得金子全部出手,自己分得几十元钱,高兴的不得了,便央求母亲自己支配这人生第一次劳动资金。
母亲执拗不过答应了,我便随舅舅一起去县城。
第一次去县城,再老旧破班车上一路问舅舅,新华书店在县城的哪一块。
舅舅是个羊倌,对我去书店的要求既没有拒绝也不表示赞同,只是到县城办完事后带我去了新华书店。
到了新华书店,第一次来县城的我,被书架上满满当当陈列的书籍吓住了。
迟疑了好久,才一列列一层层地寻觅找寻,直到文学作品专区挪不开脚步为止。
沉浸在书的浩瀚里无法自拔,直到舅舅耐不住,进店来大声嚷嚷着叫唤我。
我才匆匆忙忙选了几本书,其中《巴金六十年文选》、《裴多菲抒情诗集》、《文学辞典》记得清楚,其他现在已经无从记得。
《文学辞典》显而易见是为了今后找寻大家作品方便,《裴多菲抒情诗集》源自那句“作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能够选上巴金的文集,则是他“鸟的天堂”和“海上日出”的课文所致,至于冰心等人的,卖于没卖也无记忆了。
自此,这七八本书籍,成为我除了课本以外的周末或者假期的读物。
裴多菲的抒情诗让我爱上了新诗的写作,而巴金文集,最让我受益匪浅。
他文章里的真情吐露和长于史笔的文法,将经历、思想融入生活,把个性和气质自然融合,期间流露欢乐和痛苦展示理想和追求,一篇篇一页页,我既浏览也细读,沉浸于巴金文章的自然畅达里而流连忘返。
后来有缘到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史馆听讲座,在所有门把上都是巴金的手模制作,我带着崇敬和虔诚,小心翼翼的和巴金的书卷灵魂握手,然后,才跨进现代文史馆开会。
斯往矣!如今重读百花文艺编纂的巴金散文选集,忽然亲切倍至,重温经典以为诚念一二。
巴金的第一篇散文是“可爱的人”,发自1922年《时事新报》副刊的54期《文学旬刊》。
常人的理解和认识,“可爱的人”非亲及友或是良师名家,再或就是时下的模范或者潮流代表等等如此而已。
然而,巴金笔下“可爱的人”却是一个轿夫,一个在雨中抬着他去访友的底层贫苦人,典型卖苦力谋生活的苦命人。
善念如此博爱堪忧!“从此这个可爱的人的悲惨的故事,好像印在我心上似的,不知何时才能消灭呢?”
这无声的自问,乃是对当时社会的拷问,是对善良无求的灼热之爱!
“我的眼泪”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为鞋匠和鱼贩子两个普通人而流,得出一个结论“伟大的心灵常常来自人民中间!”
木匠、佣人、车夫、鞋匠、鱼贩子等等,这些低层人的生活和经历都是其善良本性的笔下慨叹或者同情,甚至,在“给一个孩子”的信中,请他原谅!此等真心无碍的真挚实乃感情深沉真情风骨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