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天生具有养成习惯的动力

2020-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靴懒懒

我原本已经不再相信习惯的力量。

我这里说的习惯是每天要投入时间精力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如“离开一个地方前回头看一眼,包里总是放两包纸巾”这样的事情,这些我能愿意归入经验教训。

习惯于我有两点,一是长期投入带来的稳定回报,二是养成习惯后就拥有了这个习惯。但我发现第二点不成立,我能继续健身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健身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真香”了,其实是这种动力促使我去连续不断地训练,而不是习惯养成了。

另外,长期拖延、习惯周转不灵的人,靠仪式感、别人督促、打卡,都是救不回来,他们可以是单纯的没有需求,所以没有动力。打卡这种行为,是通过增加外部压力去促使你做事情,就像DDL一样,但当没有内在动机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拖就拖成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另一方面,完善自我虽然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需求,但很多人满足它的路径并不是付出坚实的努力,而是幻想、吹嘘、自我欺骗,或者转移注意力到别的地方。(诚实地对待自己的缺点本来就很难,通过自省发现会感受好一点,所以如果一个人想对自己好一点,就应该常常自省而不是等别人来指责,因为那样更难受。)

那我说的天生具有的动力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稳定。毅力、定力、注意力,是具有资源属性的能力,适时调取,不是一直会用到。而习惯是一种模式,用不了什么能力,但却很稳定。就像歌曲的节奏,诗歌的韵脚一样,我们能享受这些东西,也是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而我们面对的人生其实是一团不确定性,比起高机动性,其实很多人更喜欢按部就班。在校读书的日子总是很舒服的,因为你可以提前安排自己的行程,感觉一切都在来的路上,高中又比大学幸福一点,因为还有伙伴、目标、永远做不完好像可以做一辈子的习题。

后来,你如果要考研,你希望能上岸,如果要找工作,希望收到offer,如果没有,就好像人生至暗,经历不再是经历,而是失败。

习惯是在这无常中的稳定性,找到生活的节奏,就是在混乱之中,也总是会做的事情。人对于习惯的依赖,并不是看中了它能带来多丰厚的回报,习惯本身就是无常中的稳定性,人生的救命稻草。

有句话叫:风来鼓帆之前,勿忘划桨。应该把划桨作为标尺,作为幸福的来源,而不是寄希望于未达的希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