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随笔散文故事

边境居民

2019-04-08  本文已影响11人  晚霞中的灿烂少年

边民,泛指在边境地区生活的人群,有乡村教师,有运货的司机,有做生意的小摊贩,还有种地为生的农民…

爱店是中越边境的一个重要小镇,很多边民就在这边境小镇上做生意。每逢农历一三五,就是一个街日,有很多越南人在街上贩卖一些小吃、特产等,生意很红火。

阿炳是一名乡村教师,也是一名勤奋,节俭的边民,我的伙伴和同学,苦读两年大专后回来,跑去几十公里远的另一个村里教书。他时常感慨命运不济,一起回来的那一批,别人能在镇上教书,再差的也能在本村教,唯独他跑去那么远,周末才方便回来一趟。

阿炳经常在空间发表带着古风味的说说,让我感觉有点怪,似乎是想把自己与村里人区别开来。阿炳除了教书,平时也会搞点副业,增加自己的收入,工作三年也买了辆小车。

因为从小喜欢去山上河里去转悠,甚至去越南那边玩,阿炳的皮肤晒得黝黑,长得很壮硕,典型的边民外貌。

阿炳时常玩墨水,写得一手好字,喜欢临摹字画,让我十分佩服。我曾经问过他,为何不画些展示现代边境生活的内容呢,他回答说不会画,让我一时哑口。

阿炳和我一样,与村里的同龄人玩不到一起,我常年不在村里,倒没什么尴尬的感觉,阿炳则和小一辈们玩到了一起,经常一起去河里捞螺,喝酒,小孩子们在他家里玩王者荣耀,他就在一旁练字。

同龄年青人时常聚集到我族兄家里,我族兄是个货车司机,村里拉货的带头大哥,除了安安份份的去口岸拉货,拿着边民证进越南把货运出来,偶尔还会带领大家拉点见不得光的私活。

我族兄赚钱很多,但因为好赌,留不住钱。

阿炳家的隔壁,是伟叔的家。伟叔是开黑车拉客的,人缘很好,每天县城、镇上、村里两三个来回。我偶尔回家陪父母时,都是打一个电话搭伟叔的车直接到家门口。每次离开家,也是头天晚上预约伟叔的车,第二天坐他的车去县城。过边防检查站,被拦下时,伟叔一句“都是爱店的”,直接被放行了。

伟叔曾经是开小卖部的,小时候我经常去光顾他家的生意,那时他那里还有台球卓,让那些人边玩边买他的食品来吃,很会做生意。后来,村里人渐渐到公路边建房,他家的小卖部开始维持不下去,便开起了黑车。伟叔是一个聪明的边民,勤快,坚韧,温和的中年汉子,他的客源很广,附近几个村子的人进城办事都喜欢找他。开车的时候电话总会不时的响起,有人找他,他没空就会告诉人家谁谁谁还在,还没有回去,既帮顾客解决了困难,又在同行那里有了好名声。

我喜欢坐伟叔的车,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开车很稳,就如同他那温和的性子那样,很让人安心,从县城到家里这七十多公里,我基本不会晕。这段七十公里的路,三十块钱,这价格在边民们眼里是个很合适的价格。人不做满位置时,司机一般不走,你真有急事的话,一百块包车马上走。

每次坐伟叔的车回到镇上,我都还有精神下车逛一圈,买点菜回家,顺便给妈妈买她最爱吃的屈头蛋,再买点我最爱吃的黑糍粑。要是坐其他边民的车,我一般会晕的够呛,离家只有两里地时,直想下车走路回去算了。

镇上有个常年卖越南糍粑的阿姨,她戴着一顶尖顶帽,戴着褐色绣着花的口罩,坐着小凳子在摊前,吆喝着行人购买糍粑。她的糍粑带着一股异域风味,黑色的糯米,粘粘的,甜甜的,里面是黄豆粉末,被压成一块,看起来硬硬的,吃起来却无比酥脆。问一句“包妞订?”,她会用越南语告诉你多少钱,可以用人民币支付,也可以用越南盾,这两种货币在镇上都是通行的。

街口处,坐着两位抱着大包的妇女,相隔约莫五米远。她们是做纸币交换生意的,两国边民有需要的话,就去找她们换所需的纸币,她们从中获取差价。

边境地区的人民,把少生孩子多种树这句话话真正践行了起来。早些年,田地都慢慢置荒,没有人种田了,都买的越南大米。边民们种植松树,割松香谋生,近年来大规模种植桉树,现在因为桉树对地质的伤害太大,陆续改种了杉树。

春节后,我和阿炳开车出去兜了一下风,在车上阿炳向我提起有进一步往上走的想法,他说教小学太累了。

我同他讲

“那就努力努力,去县城发展”

他竟然说

“感觉村里比县里好,关系没有县里那样复杂,还可以三天两头的跟家里亲戚喝酒吃饭,宁愿在村里”

我觉得他内心矛盾就没有接他的话茬,任由他一直巴拉巴拉的吐槽。吐槽完了工作,他接着便跟我聊起了人生规划,把他家两座山头都种上杉树之类的。

阿炳是个话匣子,一打开就像机关枪一样突突突的蹦出话来,时而吐槽路上其它车辆行车不规范,超车不打灯。时而吐槽他弟弟阿博开车太快,危险驾驶,后来又聊起了那些干走私的同龄人的故事。

边民们的生活,在我看来,是宁静和谐的一种生活状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