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来批
从福建侨报、泉州档案等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些侨批和回批,有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还有写于卢沟桥事变的1937年,时间跨度十余年,其中林助成的侨批引起我的注意。近百年来,至今读起仍荡气回肠。纸短情长,批里既有报平安,又有牵挂和不舍,更有民族大义。
侨批背后的故事,牵扯出熟悉的地名、古大厝和慈母的白发,甚而还能闻出淡淡的乡愁。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回批,有“送厘林助成先生启由源珍厝缄”等字样,厘即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当年的侨批邮路,从巴厘岛出发,经新加坡中转,抵厦门到安溪。
批中送达的安溪赤岭大路街源珍厝,在官桥高速出口旁。安溪是著名侨乡,官桥镇是侨乡重镇,单赤岭村就存有大量侨乡史迹,可谓侨文化的代表之一。赤岭村也是茶乡底蕴深厚的文化名村,驷马山上的圣泉岩曾出产名茶,驷岭大宗明万历年间走出武进士林慎,清顺治年间走出广州府总兵林嗣祯和按察使副使林嗣环兄弟,尤其是林铁崖耿介风裁,《口技》名篇为人传颂。赤岭村的众多百年芒果树,依旧年年花开结果。
赤岭村现存的侨乡史迹中,著名的有泸汀丁字桥、泸汀戏院,还有赤岭小学与蓝溪中学等。源珍厝原是三进两护厝传统闽南古民居,为了建高速,2009年拆迁重建改为崇德居,现为林氏祠堂。当年的老照片已烧毁,近年有林氏族人回乡谒祖。
侨批中当年林助成寄给的家慈,即他的母亲白桂。现居住在官桥赤岭的林助成后人有他的女儿、女媳及家人等,更多后人居住在美国、香港等地。林助成当年寄回大量银元建源珍厝,据他的后人介绍,助成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他们曾听蓝溪中学老师们说过,林助成曾捐赠银元助蓝溪中学建设。
林助成进入大众视野的一封侨批是写于1937年9月2日,卢沟桥事变仅一月余,当月他曾给母亲白氏写信,怕邮路中断,信的内容直指抗战,日本人出尔反尔,屡次侵犯中国,他们誓与祖国人民在一起,坚决抗战。现存信件为泉州市档案馆馆藏。批的内容如下:“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查月之弍日曾奉片函,外银伍拾大元正,谅早收到可卜也。兹自中日芦构(卢沟)桥事件纠纷迄今月余,事情扩大各处发生战争,中日大战恐难避免,因日本自维新以来侵略我国非十次二十次,其数实难计。前者,我政府因国内未能团结一致,所以已往对日次次退让,岂知敌人欲壑难填,得寸进尺,今再藉事而谋我平津。现我政府及朝野之士均同心一致对日,因忍无可忍,为谋民族之生存保全领土之完整,决不惜任何牺牲与日抗战到底。恐不久一旦大战开始则各港口封锁,船只禁止往来,南洋之批信一定断绝,思念及此,今特备大洋壹佰大元,由邮寄奉,到希查收,回慰深望。大人玉体加宜珍惜,外体平顺,勿以为念。临书依依未尽,所怀余容后叙。此奉叩请金安!儿助成手禀,民国廿六年丁丑七月廿八日。”
批封为竖式,左行为“烦送安溪赤岭大路街源珍厝交",中行为“家慈亲白氏收展”,右行为“外付龙银一百大元正由厂里林助成寄”。国难当头,作为身居海外的赤子,如何汇入时代洪流,信的内容更多的是讨论时局,彰显安溪游子别样的家国情怀,让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