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波切”的名号,有时不过是迷信的另一个代名词
七非先生学习社群是个宝藏库,闪耀着多姿多彩的光芒。群友们的问题,有的奇特,有的深刻,七非先生总能耐心解答,观机施教,顺着疑情,启发见地。
一起来看看七非先生和群友关于“世俗心里的二法思维”的探讨……
群友:
先生您怎么看一位仁波切的这段话:在绝对的层次上视每件事的本质为空性,在相对的层次上视因果业力丝毫不爽,并知道如何清晰精准地转化它。
七非先生:
这话,似是而非,外行糊弄。
哪儿有绝对的层次?有绝对,已经是对待分别。已经是鸭妈妈了,怎么生出兔宝宝。
法不孤起,仗缘乃生。都是相对方便,既然都是相对方便,哪儿有必然的决定因果,刻意转化?
还要清晰精准地转化,怎么个清晰精准?什么标准叫清晰精准?A层次的清晰精准可能在B层次就是混沌错位。
这不过又是贪好当头的矫饰说法罢了。怎么都不肯回归平常平等,如此又如何明白“随顺觉性”的真谛呢?
世俗心里出来的,都是后天想象的以盲导盲。如此,无论什么名头,都不可能是真的“仁波切”。
群友:
起心即错,动念即乖。祖师慈悲,感谢先生给予指点。
七非先生:
业识无定,却又丝毫不爽,说的是成相逻辑,而非实相逻辑。
群友:
实相逻辑?不是实相不可说吗?
七非先生:
既然实相不可说,谈什么“绝对层次”上视“什么”为“什么”,是多么的基本荒唐。
初级佛学常识尚不及格,所谓“仁波切”的名号,不过就是个名闻利养的工具。
这就自己知道“绝对层次怎样怎样”的荒唐欺骗性了吧,画饼传销一样的说法,其实压根不值一文。
为什么你会在这个说法上有疑惑和思考?
从这里就能看到是因为随顺了自己习气的合头语意识在启用,瞬间就被迷惑。
看到这个,才是意义。
七非先生:
学至今日,就不要再对自己含糊了,沙子就是沙子,醍醐就是醍醐。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平等、清明。
隐晦的合头语迷信,深度杀伤力远大过明显的不合意迷信。
这是佛说“狮子身上虫,还食狮子肉”的意思。
这个虫不是外面的草地虫,而是狮子身上靠狮子肉养出来的虫见,可惜不成小狮子。
甚深法界,甚深缘起。
所谓空性、因果,哪能那么简单粗糙的就用一个“绝对相对”的粗大意识想象概括了?
这不就是粗糙的二法思维么?和说“在胜义谛怎样,在世俗谛怎样”一样的无用粗糙和荒唐。连真的细微精致点儿的荒唐都还算不上,真的。
佛经里很多罗汉和菩萨的精致荒唐,被佛一层层破斥,看那些,才有点儿滋味了。
群友:
先生,我原来认为这样简单地区分绝对、相对是为了接引完全不懂佛法的门外汉的一种方便说,可经过《破相论》的学习,也发现了这样的说法反而会加重大众不求甚解的懒惰和合头语习气,这也是真实不虚的因果。
七非先生:
因地不真,其果迂曲。
没说其果不得,但是道路更加曲折。
这就是佛陀反复强调“见地第一”的重要性。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就怕执为我,结果还有“绝对相对”有“视”有“得”,这“我”粗大的压根就还不入流。
就和郭德纲相声说的一样,要是有个烧锅炉的说航天飞机得用最好的精洗煤才能上天,这科学家要正眼看他一眼,科学家就输了。
可现在的基本风气是真没法说,处处喂养下流,一个个也自甘堕落,旋入旋出,自以为是。
真虚心踏实者,是少之又少。
各位难得值遇祖师金刚般若,莫负自己哦!
群友:
我也没觉得先生说的就一定对还是怎么样,就是觉得很相应,越听越觉得有味道。
七非先生:
因为我没什么本事,就更不会有什么属于自己的味道。
所以你是通过我,越来越咂摸出你自己的生命味道。
群友:
先生你咋那么自谦呢,在我心里你本事大了。
七非先生:
不是自谦,是实事求是的自知之明。
群友:
先生总是很精准地出现在我们的十字路口,合适的时机棒喝学人的二法思维惯性。
本文整理自七非先生学习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