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神秘力量-磁力场-的奥秘
X战警中的超级人类-万磁王
万磁王是X战警中的超级反派,本名马克思·艾森哈特,可以控制地球磁场、并且利用磁场让自己飞起来。与X教授是多年好友,因人类原因与X教授分道扬镳,创建了变种人兄弟会。因为经历过二战的残酷,和人类对变种人的疯狂打击,导致万磁王极度憎恨人类,并屡次与阻止他的X战警、复仇者联盟等超级英雄团队为敌。
万磁王的能力是控制任何形式的磁场。他一次性能够操纵的最大能力是未知的,他曾经多次移动大型行星并且毫无压力的让30000吨核潜艇漂浮起来。他的能力可以扩展到原子级别(在此范围内电磁力已经变成了化学键),使他能够操纵化学结构和改造物质。
他可以同时操纵大量的个体,并且也可以将它们组成复杂的机器。他也在较小的程度上影响非金属物质和非磁性物质,并且能够让自己和其他人漂浮。他也能够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即EMP,也可以产生量子级别的电磁能量。他还可以通过弯曲身边的可见光来达到隐形。
万磁王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能力就是可以产生一个隔绝物质和能量的力场。这个力场强到足以承受若干热核武器的打击,因此万磁王在力场环绕的情况下对大部分的伤害几乎是免疫的并且也因此可以在宇宙中存活。
万磁王可以用磁力强化他自己的身体,从而增强力量和忍耐力甚至超过人类的极限,并且也可以将自己的反应时间缩短到正常人类的15分之一。在某些情况下,他能够改变身边的重力场,这也意味着他能够操纵“统一场”(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统一)。他已经被证实能够产生一个虫洞从而安全地将自己和其他人进行传送。
看完他恐怖的超能力后一直在想,磁场到底是什么玩意?在未来,真的可以像万磁王一样把磁场玩的出神入化吗?
磁场可能弥漫整个宇宙
在支配万物运动的4种基本作用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中,到了宇宙天体这一尺度,几乎单剩了引力在发生作用。不仅宇宙的等级结构—恒星聚集成星系,星系组成星系团,星系团又组成超星系团—是由引力塑造的,就是所有的天体,恒星、行星、白矮星和黑洞等,也都是引力打造的。
然而,说到具体天体的形成,引力并非唯一的玩家——还有一种力纵横于宇宙之间,它就是磁力。宇宙中一些最关键的物理过程,从恒星形成到黑洞射出的高能喷流,都需要磁场的参与。
在接近空无一物的宇宙空间,磁场可以延伸得非常远,即便是星际数十亿光年的距离也不在话下。当然,这些磁场是极其微弱的。冰箱门上的磁场与弥漫银河系内外的磁场相比,强度要高出1000多万倍。这也许正是在宇宙学中,磁场往往会被忽略的原因。
有人猜测,磁场可能是大爆炸之后不久的某些物理过程遗存下来的,按此推测,自“开天辟地”以来,磁场就在塑造整个宇宙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过,在确定这一点之前,我们还需要回答另一个重要问题:宇宙磁场究竟是以何种方式形成的?
宇宙磁场的“发电机效应”
在物理学中,磁现象本质上是电荷的运动,电荷的运动产生磁场。我们知道,普通物质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又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因为电子带电,所以它的运动就产生了磁场。一个原子其实就相当于一枚小磁针。
在通常的材料中,这些小磁针的朝向是杂乱无章的,结果它们的磁场两两抵消,整块材料显不出磁性来。为了让物体显磁性,须得让里而的“小磁针”排列有序(如永磁体),或者产生电流(如通电螺线管)。我们最熟悉的天体——地球和太阳——都有磁场。它们是如何获得磁场的呢?按天文学家的看法,地球和太阳与生俱来就有微弱的磁场。
然后,当地球外核中的液态铁(或者太阳内部的等离子体)在地球(或太阳)自转的过程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的时候,会诱导产生电流;这些电流又会产生新的磁场,来补充业已存在的磁场;得益于这一作用,微弱的“种子”磁场可以增长成强得多的磁场。这一过程叫作“发电机效应”。
天文学家相信,在类似银河系的旋涡星系中,磁场也会通过“发电机效应”来放大和维持:随着星系自转,星系中的带电粒子会切割业已存在的微弱磁场,使之增强。2011年,德国天文学家绘制了迄今最好的银河系磁场分布图。结果显示,银河系的总磁场强度只有儿个微高斯(1微高斯=10的负6次方高斯),仅为地球表而磁场的十万分之一(地表磁场大约为0.5-0.6高斯)。
接下来,我们自然要问:作为“发电机效应”的“种子”磁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种子“磁场来自宇宙之初
”种子“磁场的由来,或许要追溯到宁宙诞生之初。1988年,美国物理学家威德罗提出,原初磁场可能是在大爆炸后不久形成的。他说,字宙在诞生之初,不仅存在物质密度的涨落,也存在磁场的涨落。
虽然整个”婴儿宇宙‘中,基本粒子的“小磁针”杂乱无章地排列,因而整个宇宙不显磁性,但不排除在某些地方,有些“小磁针”排列得比较有序,因而局部显出一定的磁性来,此即磁场的涨落。此即“种子”磁场的由来。此后,通过形形色色的“发电机效应”,产生了今天可能弥漫全宇宙的磁场。
威德罗当时计算得出的“种子”磁场强度为10的负50次方高斯。比天文学家今天测得的微高斯的量级小了好儿十个数量级,——这念味着,“发电机效应”要非常强大,才能把这么一丁点的磁场放大到现有的程度。此外,他在计算机中还引人了一种迄今未被发现的粒子。正是这两点,让他的理论缺乏足够的说服力。2013年初,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对威德罗的理论做了改进。改进后的理论不需要引入新粒子,而且得到的原初磁场强度要高得多,达到了10的负12次方高斯。这就比较有说服力了。
如何度过“黑暗期”是个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一些天文学家说,就算“种子”磁场产生于宇宙诞生之初,但也可能会在之后的宇宙“黑暗时期”完全被抹掉。
我们知道,磁场产生于电荷的运动,所以磁场的维持离不开带电粒子。在宇宙诞生的最初38万年,宇宙的温度过高,无法形成原子,只有电子、核子和光子。暴胀形成的“种子”磁场由这锅翻腾的带电粒子来维持是不成问题的。
随着宇宙膨胀,它逐渐冷却,使得质子可以俘获电子形成中性的氢原子。随着它们的结合,这些粒子会向宇宙释放出电磁波,这就是背景辐射。之后,宇宙就进入了黑暗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恒星没还有形成,没有任何天体会发出光,宇宙漆黑一片。唯一的辐射源就是氢原子,但它发出的电磁波属于不可见的射电波段。
这一时期,对于宇宙磁场来说,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带电粒子数量的陡降。在黑暗时期,对应于每1万个氢原子,只有1个自由电子或质子。由于磁场依赖于电子或者质子的运动,一些科学家认为,此时“种子”磁场可能会被抹去。
黑暗时期一直延续到宇宙中第一批光源——第一代恒星——出现为止。随着恒星和星系的形成,它们会释放出巨量的辐射,将氢原子重新电离,产生自由的质子和电子。这一再电离时期会持续大约10亿年,宇宙那时会再次充斥着有利于放大磁场的电子和质子。但是,万一在宇宙的“黑暗时期”,“种子”磁场已经彻底被抹去了,那么即便此后“曙光再现”,也于事无补了。那么,“种子”磁场是如何安然度过那个荒芜时期的?科学家迄今还茫然无绪。
我们只有等待更多的观测和分析。科学家相信,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了解了引力和磁场如何操控宇宙,我们才会真正了解宇宙的运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