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教育的勇气
在我教师职业生涯的前十四年,我的教育生活犹如暴雨将至的天空,乌云层集隐天蔽日,看不到丝缕光亮。城乡结合部的孩子们,上课就像修道士一样静默无声,任凭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他们依旧纹丝不动。自己的课堂也变得越来越沉闷,自己的心境也越来越沉郁。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一级职称已经尘埃落定,而高级遥遥无期,好多同事已经失去了斗志,找个舒适圈把自己隐藏起来。完全看不到外面的云卷云舒,他人卷他人的,我自甘做那只赛跑中沉睡的兔子。丝毫没有任何危机意识,一觉醒来,比我小的石头家庭教育优质课一等奖、语文学科带头人;默默努力的虫子,早已是市级名班主任,最美教师……身边很多小伙伴们早已经成为了遥遥领先的优秀代表。而我,还在睡觉。
遇见光,重拾教育的勇气。
难忘的2021年7月21日,误入藕花深处遇见教育行走,眼花缭乱的大咖们让我目不暇接,教育行走的发起人张文质老师、刀哥,全国名班主任于洁老师、钟杰老师,最有才情的成都一中的夏坤老师,还有全国各地的草根老师们,是他们像丝丝缕缕的阳光,拨开了我心底的阴霾,照进了心房的裂隙,让我感受到的如沐春风的温暖。从此,跨越空间,我的朋友圈里多了这样一些优秀的人:远方的导师张文质老师,天天用“文质说”的形式的耳鬓摩斯;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让我与我的偶像钟杰老师得更近了,仿佛她就是我身边的同事,每天读她的公众号的推文仿佛就像邻班老班主任,把一身的本领传授给我这些蹩脚的班主任;加入明霞成长联盟,认识了一群跃跃欲试练就飞翔本领的“乔纳森”们;新网师的导师们或带我们啃读经典或带我们研究全语文课堂、晓东老师的《未来教师》都是把我们放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自己,时刻鼓励叮咛我们作一颗努力发芽的种子,不断积蓄力量,注入成长的勇气,向下扎根努力生长。
行动改变思维,的确是这样的,如果是没有参加教育行走之前,让我参加分享会那是不能能的,我不是一个喜欢展现自我的人,也不是一个乐于承担的人,尽管在课堂上可以滔滔不绝,家长会上侃侃而谈,但在大型公众场合抛头露面那是万万不可以的,所以我选择了退缩,回避。是教育行走的五天预热、五天活动、五天余热,让我看到了优秀者野蛮生长的姿态,所有的分享名额都是靠抢的,而我也尝试着重新理解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张文质老师鼓励我们,站出来才能让别人看得见,我终于有了勇气在外人面前分享,无数次劝慰自己好在是群里发语音,不用露脸,但这也是一次行动。这一次之后我发现闭塞的思维打开了,张文质老师说他年轻的时候只要是参与的会议都要积极发言,用行动证明生命在场,发言是促进自己积极思考的一种形式。郝晓东老师说,有的人听过无数次课,读过好多书却没有留下什么,我就是这样的人。为了避免自己雁过无痕,我开始逼迫自己拿起笔来记录所学,刚参加教育行走的时候上午的课刚结束,中午吃饭的功夫一篇篇几千字的学习心得就发出来了,我当时想这都是机器人的速度吗?而今,经过700多天“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日更挑战赛的历练,我也可以做到一小时连说带写3000字高质量成稿。在这近700多篇的文章里,更多的主角是我的学生,我学会了从现象去发现本质,会去思考不回答问题背后的原因,会去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会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跟家长沟通,所做的每一点改变成为了我的素材。渐渐地我发现我与孩子们的心更近了,与家长的关系更融洽了,青春期的小困兽们的情绪也更平和了,亲子关系更亲密了。
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们想要学生眼里有光,做老师的就必须成为星火成为光。借外在的幽光点亮自己,为自己赋能,从而激发自己成长的内驱力,当教师明确了自己想要成长的方向的时候,行动才会变得有力量,前行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