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儿子上大学

一个漫长的暑假过去了,终于迎来了儿子开学报名的时刻。随行的行李——一只皮箱和一只软鼓囊囊的大袋子头天晚上母子俩其实早已准备好。高铁票几天前在网上也早已预定好。今天是星期一,为了送儿子去学校,我特意请了假。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许多家长选择了放手,当然更多的家长还是选择了陪同。送与不送,儿子其实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为人父母的姿态,毕竟孩子上大学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之所以选择陪同,还因为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一位女生在独自上大学的途中,在车站里遇到一些小的状况,招人白眼,受尽委屈,由此女孩非常怨恨她的父母,一心只知扑在生意上,却抽不出一点时间来送女儿上大学。我自然不希望那样的遗憾发生在我身上。
吃罢早饭,我们打了一辆车就向高铁站出发了。7:25,我们准时上了火车。由于是始发站,车上的乘客并不算太多。车厢内的显示屏显示,火车正以时速250公里的速度向此行的终点站武汉进发。在车上我意外遇见从前的一位同事,好几年不见了,彼此相谈甚欢。
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便来到了武汉站。对于武汉这座城市,我既熟悉又感到陌生。只是在去年因为参加一个特种作业证书的考试,我曾来过武汉一次,在此之前,我有20多年没有来过武汉了,城市的变化可想而知。那时候我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一晃我的鬓角染霜,我老了。如果说在5年前,人家称呼我老林,我心里还有些抗拒的话,现在我早已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称呼。
我在武汉工作生活过5年,那时候还没有高铁,我们乘坐班车到省城要花两三个小时。至于城市地铁,那时也没有开建。谁能想到呢?20年时间过去,这座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出了高铁站,我们马上换乘4号地铁线。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儿子显然高出我一头。出了地铁站,我们便看见了有穿着黄背心的学校志愿者前来迎新,让人心里涌起一股暖意。很快一辆大巴车开过来,车上坐满了人,还堆放了许多行李。一位穿黄背心的男同学热情地帮我们将行李拿上车,又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便匆忙下车了。
放眼望去,校园真大呀!一栋栋楼房鳞次栉比,教学楼、食堂、超市、学生公寓,星罗棋布。整个校园里成了欢乐的海洋,人流车流涌动。林荫大道上两边摆满了桌子,各个院系的志愿者举着牌子在迎接新生。在一名志愿者的导引下,我们很快找到了儿子所在的院系。儿子填了新生报到表,我在现场的一张巨幅二维码上扫码缴了学费、住宿费和军训费,一共6200多元。在一名男学生的带领下,步行几百米,我们便来到了一栋大楼前,那里是儿子所在班级的宿舍。
眼前的一切似曾相识,儿子并非第一次出远门住校,在此之前他早已适应了这种集体生活。在位于4楼的一处宿舍里,共有高低铺六张床,一名来自襄阳的学生已提前到了。整顿好行李,铺好了床铺,我们又去楼下的超市,买水桶、洗脸盆、洗衣液、洗发水和其他一些日常应用之物。无论是宿舍里还是超市里,送子女来上学的家长随处可见,可怜天下父母亲,看来大家的心情都一样啊!
忙完了这些,眼见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们便赶往学校食堂里吃饭。宽敞的餐厅里早已坐满了就餐的学生和家长。各种食物名目繁多,窗口上的标识一目了然。我们分别点了一份盒饭,两荤两素,每份15元钱,价格倒也适宜。
出了食堂,我们沿着马路逡巡了一番,我又免不了嘱咐儿子一番,在此与他告别。新的三年的求学生活就将开启了,我的心里唯有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