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我之读书

2017-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洹上老人

不知不觉,已到了大三下学期,再过几个月,到今年11月末或12月初就要离开校园出去实习了,而大学四年也就到头了。真快,恍如一梦。

刚到大学时,自然是很兴奋,很好奇,也曾雄心勃勃地计划要做点什么,为了是大学毕业时不留遗憾。可现在想来,怎么可能不留遗憾?无论你做什么。尽管如此,也总得做点什么。于是信心满满地加了学校的记者团。没过多久便发觉不对劲,新闻要真实,客观,可我总是怀疑写出来的未必就是真实,客观更不要讲了,说是客观,其实多少还是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写的新闻实际上都是歌颂学校的,而且只能写学校的好,学校的不好是不能写的。这自然跟我的想法相违背。于是毅然退了记者团。后来跟一位老师说起这事,她也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真实客观,要“带着镣铐舞蹈”。她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是,即便写歌颂学校的新闻,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也是能得到许多方便的锻炼的;你的不参与,对你也没有太大的好处。这当然都是后话,明白时也已晚矣。

人是很无聊的动物,生命需要填充物。每天除了上课——实际上课也不怎么听——还空余好多时间,这些时间用来干什么成了问题。想起刚上大学时,一位读研究生的老乡跟我说,在大学要多读书,争取一年一百本。我当然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根本读不了那么多,可如果四年读一百本,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况且自己虽说不上有多喜欢读书,也并不怎么厌恶。好,就这么办。

我上小学初中,在我们村,上高中,在县城。这期间是基本上没怎么读过书的,也就是说自己没有一个文学上的基础,对好的文字跟不好的文字,没有辨别能力。就像一个不吸烟的人,对烟的好坏没法判断一样。后来由此发现,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的,无论是看电视剧看电影听音乐看字画,包括品尝美食。没有一定的基础,就不能或者说做出的判断很难正确。

因此在大学开始看书时,是有点困难的。很多很伟大的小说,我竟然读不出好。相比文学书,更容易读的是社科类的书,和当代人写的书。渐渐渐渐地发现,自己知道的很多东西都是有问题的,比如忠跟孝的关系,比如个人跟集体的关系,原来并不像教科书上说的那样。继而对中国近代的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并不是那么回事,教科书只告诉你一个方面,而我们以为这就是全部。当然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四九年以后的历史,而这段历史恰恰又是被涂抹的最严重的。这个时候,感到了愤怒,愤怒于被欺骗,被愚弄。于是就想自己看书弄清楚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当然现在也还是一知半解。于是打算重新审视脑子里的东西,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所以那个时候我对文学书并不怎么感冒,错误地以为只有历史和政治类的书才能启蒙。而实际上,文学和历史互为补充,二者并没有高下之分。有很垃圾的历史书,也有很伟大的文学书。哪怕到现在,一些很伟大的文学书,我都没有看过。

回顾我读书的经过,感觉还是有点典型的。从小在学校里背书考试,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学校也不提倡你看课外书。这是先天不足。等到想起来看书的时候,又没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得从头开始,慢慢培养文学修养。而且还得花很多时间把一些在别的国家人人皆知的东西补回来,以为是自己发现了真理一样。这是后天畸形。因此,很难说自己是一个健健康康的人,体内遗留的毒素时不时就要爆发一次。

事情还没有完。大学毕业跟着就是找工作结婚生孩子买房子,整天疲于奔命。那个时候自己是否还会有闲情逸致来读书呢?不好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