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断舍离

整理案例|大学教授的家,承载着一家人的历史

2019-07-24  本文已影响2人  整理师黄婷

2019年7月14日、15日,南昌,3位整理师,历时13个小时。

这应该是我整理过的最“特殊”的一户家庭了。男、女主人都是大学教授,女主人援非,女儿在美国读书,男主人胡教授工作也很忙碌。一家人的常用物品都搬到了新家,而我们这次整理的房子是搬家后的“老家”。

“老家”里记录着女儿的成长、一家人的工作变迁。无数的记忆,在整理的过程中被牵引出来。

由于胡教授的鼎力配合,这次的整理过程非常顺利和迅速。全程没有使用任何收纳工具,都是从客户家就地取材。(文末有采访文字内容,强烈建议观看)

衣橱整理

搬家过后,橱柜里留下的衣服不是很多。在清空之后,胡教授非常果断的淘汰了大量衣物。

但是面对妻子的衣物,即使明显破洞或者陈旧的衣服,胡教授依旧让我们保留下来,等妻子回来之后再决定去留。

我想,一位丈夫对妻子的尊重莫过于此吧。

(主卧前后对比图、点击查看大图)

女儿在国外读书,留在家里的衣服不多。曾经住在这里的奶奶也回老家了,留下的衣物也不多,都放置在次卧。

(次卧前后对比图、点击查看大图)

由于搬到新家,“老家”目前只住了胡教授的侄子——一位研究生毕业、刚刚工作的小伙子。

他刚刚入住1周,人睡在次卧,行李箱还放在客厅。我们特地空出挂衣区供他使用。

客厅整理

客厅的整体空间很宽裕,只是因为物品种类繁多,所以导致视觉效果杂乱。

由于这个空间居住的人员比较多,所以基本上每位家庭成员的物品都有。

(客厅前后对比图、点击查看大图)

把客厅里的杂物分类,舍弃了许多不再需要的物品,剩下的物品设置好收纳区域之后,整个客厅都干净清爽了很多。

(客厅走廊对比图)

厨房整理

厨房有许多奶奶留下的食材,因为看不到保质日期,加上平时小伙子在家里基本不会开火做饭,所以食材基本都舍弃了。

(奶奶留下的食材)

厨房里一些塑料用品也全部舍弃了。

胡教授说,自己的母亲太过节俭,舍不得花钱,他自己劝过多次无效,也只能随老人去了。

这里插播一些关于亲子整理的话题:每一位父母曾经都是孩子,即使你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眼里,你依旧是孩子。

在家庭整理过程中,不要企图强制性的扔掉父母和孩子的物品,因为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主人独特的回忆和价值,除了本人,谁都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物品的去留。

在整理次卧女儿的书桌和书柜的时候,92年的萌妹纸把每一件玩偶都拿在手上,她会选择把亲戚朋友送给她的玩偶留下,即使玩偶已经有些脏掉了。

(女儿书柜里放置了许多可爱的小玩偶)

每一个人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选择物品取舍的标准自然也不同,所以不管是对于父母还是子女,不要强制丢弃他们的物品。

回到厨房整理话题上。

冰箱和墙之间的角落里也堆积了一些“工具”类物品,是女儿读书时用到的仪器。碰巧这次整理的时候,女儿回国过暑假,征询了女儿的意见之后,把这些仪器也都舍弃了。

3个大纸袋里装着天平和砝码,还有各类化学试剂,果然是学霸才会用的东西!

将厨房餐厅的大件简单换了下位置,大家一起做了清洁之后,感觉整个空间都焕然一新了。

(餐厅前后对比图、点击查看大图)

第一天整理快结束的时候,胡教授就说着,真想搬回来住。第二天还特地买了个大西瓜回来犒劳我们。

对于每一位整理师而言,客户发自内心的喜悦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回报。

玄关柜整理

玄关柜的抽屉里放着零零碎碎的物品,总体来说分类还算清晰。

在整理纸质文件的时候,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男女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般的女性整理纸质文件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回忆中,从而延长整理时长。但是男性会果断舍弃许多无用的纸质文件,他们判断物品去留一般是看有用与否。

在整理文件的过程中,胡教授说了一句话足以体现他的为人处世的智慧:“人总要向前看才行”。

沉迷过往很容易,但是直面未来更需要勇气。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舍弃了大概四分之三的过期药品,剩下的四分之一药品也被胡教授舍弃了。

当我们在厨房整理的时候,胡教授的女儿也自己在房间整理自己的物品。

每次有邻居来串门,胡教授必定对我们三位整理师赞赏一番,说专业的人就是不一样。每次听到客户的认可,总是会干劲十足,哈哈~

阳台物品整理

胡教授家的阳台上都是一些花盆,这是奶奶用来种菜的地方。奶奶回老家之后,由于无人照看,花盆都闲置了。

胡教授舍弃了大部分塑料花盆,将枯萎的植物舍弃之后,感觉阳台重现生机。

卫生间整理

卫生间只有少量小伙子的洗漱用品,以及主人搬家后遗留下的一些物品。

两位整理师整理了一番之后……

其实,只要不让不需要的物品占据收纳空间,整个空间都会散发出清新的味道。

淘汰物品数量十分惊人,从大门口一直到电梯的走廊上,都放置了垃圾袋。

整理结束后,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客厅里,对胡教授做了一个简短的采访。下面是采访的文字内容:

整理师:胡教授,在我们进行上门整理之前,您是如何理解整理这一个行业的?

胡教授:我当时觉得家还需要整理吗?以为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形式,像保洁员给我们拖下地、抹下灰,打扫打扫卫生。

整理师:以前家里面有没有请过阿姨来打扫卫生?

胡教授:之前我们家里有请过传统的保洁阿姨,大概做了一年多的时间。但她就是简单的给我拖下地,抹下桌子,稍微的把东西整理一下,简单的重复劳动而已。后来我就把她辞掉了,还不如我自己做的干净,感觉阿姨做的还是不整齐,无非是省了我一点劳动力。

(整理师采访胡教授)

整理师:我们来做整理之前,您能对自己家的环境做一个简单的评价吗?

胡教授:你们来之前,当时的这个家我都不想进来。但是你们整理完之后,我有一种重新搬进来的冲动

整理师:整理的过程中,您是全程参与陪伴我们的,您有什么感受吗?

胡教授:经过2天的接触,我觉得你们确实非常非常的专业,从一个地方就能体现出来——细节。你们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团队,包括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棉被等大件,都会考虑收纳方式和地点。

也许你想看:

整理案例|如果不清理掉垃圾,就会吸引更多的垃圾靠近你

案例分享|爱笑的宝妈遇见整理,往后余生请多关照

整理案例|家中物品强塞进柜子中,主人的情绪也会变得紧绷

整理案例|生命只有一次,请被美好的物品包围

人生整理术之职业路线图:帮你梳理过去,设计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