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的自我其实并不虚拟

2018-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童达文

在过去的一周里,有一个小习惯的改变,原来在路上听的大都是知识类的音频,比如《得到》,这周会常常听一些音乐,网易云音乐上,自己收藏的通俗音乐。

两者的不同是知识类的音频是带着理性和有层次的逻辑,听来有着获得新知和思考的愉悦,但听的时间如果很长,会让人的接受和吸收的效率下降,人的大脑皮层毕竟是需要休息,以及重新回忆和理解来巩固输入的内容的。

而通俗音乐则听起来非常放松,这时候的愉悦感是由情绪带来的,耳边的这首音乐也许是你学生时代就听过的,或者是某个朋友推荐的,身边发生了某些事件,一个人静静的听的,在听音乐的同时会想到当时的一些事和场景,同时能够再次通过音乐来找到当时的情绪,比如张信哲,A-Lin,陈奕迅,林忆莲,他们的情歌会引发浪漫情感的体验,而萧敬腾的舞台感染力则会让人体验到年轻和不羁的热情,有时会让人觉得好像是自己在唱着那样的歌,自己也有着同样的激情和丰富的情感。这是一种对虚拟自我的满足。我们会假想我们是某种人,成为那样的人会让自己很快乐,很满足。

虚拟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都是自我存在感的体现。现实中他人对你的评价和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一致的人是最辛福的,这样的人既有着很强的自我认同感,同时也有着很大的社会认同感。在我看来虚拟的自我其实并不虚拟,他是对自我的一种美好想象,也是驱使你去寻找快乐和满足的源动力。偶尔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都只是自己的情绪体验,就好像乐观和压力同时都有可能成为动力一样。

在别人觉得很丧很糟糕的时候,你要能够乐观而平和的心态,依然去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信爆发点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在别人欢呼雀跃,去大嗨一场的时候,要能够守得住寂寞,并且把这个看作是获赠的时间,是可以用来与虚拟的自我对话,并且喂养他长得更壮更健康的时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