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合作的效度3

2021-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俗得可耐

最后,课堂合作的效度当然表现为师生的合作。在双主体的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在其中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但引导者与主持者的作用是不同的。虽然好的主持者也有引导着节目走向的作用,但主持者一般不会跳出来充当学术权威,对参加节目的人进行引导,而教师则在教学情况需要的时候,必须跳出来作为学术权威,进行讲解或者解答。

在本堂课里,师生的合作是顺畅的,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学生讨论的之前,教师设置了学习任务单,避免了讨论的无序状态,让讨论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其次,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对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进行指导和帮助,如将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单展示在屏幕上,让各小组相互借鉴学习。让各小组将各自的问题抄到黑板上,让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共同思考和讨论,以扩大小组成员的思考范围。第三是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展示的主题。这个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自然了解各小组讨论的重点和精彩的内容,因此教师就在巡回之间,帮助各小组确定了发言的主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发言主题的重复,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约了课堂时间。另一方面让各小组展示了自己组讨论最有价值的东西,让其他同学都能从中受到启发。最后教师将和学生的合作进行到了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结束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将合作自始自终贯穿了课堂的始终。

但课堂是遗憾的艺术。一堂课里在这个部分用力过猛,自然会有一个部分用力不足。在我看来,教师的传授知识的主体地位发挥不足,可能是这堂课的遗憾。

这堂课共用了51分钟,其中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用时大概有49分钟。学生的讨论用时较长,讨论很充分,展示也很优秀。但学生的展示毕竟只是学生的水平,哪怕是经历了小组的讨论,集合了众人的智慧。但有的时候还是需要老师引导,从而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更深入。譬如,有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明显带着参考资料的味道,缺少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但老师可能考虑到时间问题,只是表扬好,就让学生坐下了。另外在学生对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的时候,老师也没有加以及时的引导,错过了机会。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叶圣陶先生批评了灌输式的教学,主张要寻找适当的时机教育学生。在本堂课里,我觉得教师的相机诱导作用被学生的主体地位所削弱,教师传授知识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课堂合作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实施的教学改革,因为实行课堂合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课堂合作的效度,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