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赏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给我一块二向箔,清理用

2016-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pikapikachiu

“我需要一块二向箔,清理用。”歌者对长老说。

“给。”长老立刻给了歌者一块。

……

但歌者有些不安,“您这次怎么这样爽快就给我了?”

“这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可这东西如果用得太多了,总是……”

“宇宙中到处都在用。”

“是,到处都在用,可我们以前还是多少有些节制的,现在……”

“你是不是听到什么了?”

“是不是母世界已经准备二向化了?”

长老没有回答,也许是默认了。

……

歌声中,歌者用力场触角拿起二向箔,漫不经心地把它掷向弹星者。

----《三体III-死神永生》


看完《三体》这部恢弘博大的小说后,我转头透过窗户远眺高楼外的灰蓝天空。冬日的下午,才四点光景,已是天色渐晚。太阳虚弱的挂在厚厚的雾霾后面,一片惨淡经营的阳光。瞬间想起小说第三部中的这段对话,看似漫不经心稀松平常,但这就是人类文明乃至整个太阳系的终结,整个三维宇宙毁灭进程的一个小节。

最近几年都有听说《三体》这部小说,但是一直没有看,一方面是因为科幻小说总给我一种代入感缺失的感觉,这辽阔天地大千世界无穷宇宙,与看得到摸得着的身边事物,与普罗大众人群中你我的小情小感相比,还是有太多难以描述的距离感。另一方面,众多推荐给我的朋友都只是说,“太好看了”,我问他们这本书好看在哪儿,他们又都突然不擅言辞起来,被简化的终极理论听起来也非常简陋。所以我一直都把为数不多的阅读时间贡献给容易引发感情共鸣的那些描述身边人的生活的故事上。

这次安利给我的前辈只告诉我去体验一下作者刘慈欣宏大的想象力吧。我半信半疑的却也是终于打开了小说。然后我就掉进去了,掉进了作者构筑的这个宏大绚丽的世界中,不,应该是宇宙。阅读的过程非常的过瘾,关于故事本身我不知道能说些什么,语言在这个故事前面就是无力的存在。作者构筑了一个宏大的故事,描述了地球文明及宇宙文明的兴衰,基于黑暗森林理论对人类文明做了一种猜测。实际上书中的人类走到最后已经靠了太多巧合,在极端的社会环境下个人意志能够起的作用被放大了。然而最后的结局依然是必然的宿命的,令人震撼不已。书中的人类文明就像是一个小女孩,敏感,脆弱,有嫉妒心和报复心,然而又很傻很天真。

如此不合时宜的赞颂一本已经很畅销的书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三体》的确是最近读过的让我最想写点儿什么的作品。因为它那么宏大,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必定会带来更多的回味与印象深刻,滚烫的文字带着读者飞上天空飞进未知的宇宙,也会带来更多的思考。

好奇心绝对是驱使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单论每个人这样微小存在的个体,或多或少都有些关于宇宙和人性的追问。有时候我们得到一些答案并且觉得能够满足于这些解答,这样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也会向我们的答案指引的方向延伸,直到碰到硬壁之后,我们会尝试调整这些“观念”“想法”,找到任何可能的夹缝向下流淌直到生命的尽头。

我一直认为,在自己思维里处处碰壁,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读书的时候我成绩虽然尚好,但随着知识的加深年级的增加,会越来越多遇到思维面比我的要宽的多的人。比如会发现,同样的问题别人总是比你想的简单快捷,总会遇到脑子快智商高的人。这种“智商缺陷”的感觉,就像一个腿残的病人每天晚上都能梦见奔跑。现在所处的这个信息和技术爆炸的时代,又是信息碎片化社会浮躁化的时代,想要了解任何一个知识领域的概况都是非常费时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正常工作和生活之外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追问。

追问是无用的,但是偶尔还是会想起。追问永无止境,心安之处便是家,匀速下落的人没有感觉,就如同匀速走向终点的我们,并不知自己时刻都活在死亡的阴影里。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狭窄的知识狭小的知识存量,可能才是我的“安全”襁褓,就好像蚂蚁才不会思考人类的问题。例如很多科学家最终又去往神学,我总是无法理解。因为我们智能的限制,我们的大脑在运转最快最专注的情况下,在最漫长的人生里,也无法算出宇宙的奥秘,就好像光速最为空间的尺度,将我们捆绑在一定范围之内。每个人都是这样,就如杨冬的那句“大自然真的是自然的吗?”,意外的从母亲叶文洁电脑里得知了三体星球的秘密得知了黑暗森林法则,这个聪慧的女科学家在一连串追问后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很多事情,其实是无法追问下去的,就像那个圆圈理论,一个人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有些时候人们不再追问,仰望星空的时候,更觉自我的渺小,带来的是更深的孤独。想起第一部中叶文洁的那一段话:

“有时下夜班,仰望夜空,觉得群星就像发光的沙漠,我自己就是一个被丢弃在沙漠上的可怜孩子……我有那种感觉: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宇宙是个空荡荡的大宫殿,人类是这宫殿中唯一的一只小蚂蚁。这想法让我的后半辈子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有时觉得生命真珍贵,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时又觉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反正日子就在这种奇怪的感觉中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人就老了……”

没有经历过那个动荡的时代,我无法感同身受叶文洁在红岸基地怀着怎样的心情度过了那些日子,但是这段话,每个仰望星空的人,想必都会深有体会。而那个三体星球上的孤独的监听员,不也是也是这样吗。“在老之将至的这几年,监听员千万遍问自己:这就是我的一生吗?他又千万次回答:是的,这就是你的一生,这生所拥有的,只有监听室这小小空间中无尽的孤独。”

宇宙是个无可奈何的囚徒。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波伏娃曾说过,需要很多力量,很多勇气,或者很多爱,才能相信人的行动是有价值的,相信生命胜过死亡。还记得“人类不感谢罗辑,人类感谢程心”,黑暗森林法则更像宇宙版本的囚徒困境,可是人类都是靠感性支配的动物。当小说最后,程心坐在蓝星的土地上所感受到的,“这是一种放弃,她终于看清了,使自己这粒沙尘四处飘飞的,是怎样的天风;把自己这片小叶送向远方的,是怎样的大河。”就这句话而言,已经超越了命运的涵义。在茫茫的宇宙中,甚至是宇宙之外,生命的来源都是奥秘,而存在却都是脆弱。在一切一切的毁灭中,能做的,可能只是活着。

写来写去,又回归到孤独的这个人的本质上来了。在这个充满变革的世界里,唯一不可阻挡的就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地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进出现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我们活在这样的一个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人类可是比这些还要渺小太多的存在。我们并不知道生活会在什么时候突然改变方向,陷入未知的黑洞或黑暗里去。被失望拖进深渊,被疾病拉近坟墓,被挫折践踏的体无完肤,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放弃。但是我们却总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不甘心放弃跳动的心。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的努力着。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让我们变成无边黑暗中的小小星辰。

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在这个巨大无边的宇宙空间里存在着,感受着自身思维的局限,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偶尔抬头仰望星空会想起那些追问,花费很多力量勇气或者爱,让自己的行为有意义。毕竟,对于人类来说,“给岁月以文明,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那么,也给我一块二向箔吧,我不知道怎么使用,想留个纪念。当然,我也可以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