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想法读书

酒桌上的“文化”与“驯化”

2025-07-17  本文已影响0人  yjfaqh

咱们这地方,酒桌的讲究,比孔夫子他老人家留下的规矩还多。排座次,让来让去,非得把顶大的官儿、顶高的位子、顶响的名头,拱到那主位上坐稳当了,才算礼成。这哪里是吃饭?分明是搭了个小戏台,专演“尊卑有序”的折子戏。领导笑吟吟端杯劝你:“干了!”或者手指一点,“去,敬某总一杯!”你心里纵然翻江倒海,敢不举杯?敢拆台?敢不给面子?多数时候,只能捏着鼻子,把这“指挥”当圣旨接了。

为啥?这劝酒啊,就是一道“服从性测试”。酒好不好喝是其次,看的是你听不听话。这景象您准不陌生:酒桌上推杯换盏,俩人都知道杯里那玩意儿烧喉咙、伤脾胃,喝下去纯属自虐,可偏偏要死命劝对方喝,自己也咬牙灌下去。喝到面红耳赤、东倒西歪,仿佛自残成了给对方天大的面子,这个与其说是敬酒,不如说是“自虐式面子交换”。说到底,酒桌上哪有文化?硬要说有,也是一套“彰显权威、驯服弱小”的硬规矩。这里头流动的,是赤裸裸的权力和算计——谁坐主位,谁坐末席,排排坐吃果果,那座位就是权力的刻度尺。高坐者,是领导、甲方、长辈;低就者,是下属、乙方、晚辈。这酒桌,成了高位者展示权威的舞台。

至于劝酒,更是高位者拿捏下位者的驯化手段。管你能不能喝,不喝?就是不给面子!不识抬举!真正起作用的,是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权力大手”。被劝者心里发怵,怕丢了利益,怕位子不稳,只能硬着头皮灌下去。而高位者呢?福柯先生若是在场,大概会捻须微笑,说这正是权力施展的微型剧场——通过强迫对方做违背其意志之事(哪怕只是喝杯辣水),践踏其独立的“人”的尊严,炫耀“我能让你难受”的能力,并从中获得一种扭曲的快感,一种“看,他绝对服从我”的满足。

所以啊,这所谓的“酒桌文化”,剥开那层油光水滑的礼仪外皮,内里就是一套权力霸凌术,是高位者对低位者人格的轻微侵害。早已跟“文化”二字八竿子打不着。鲁迅先生当年呐喊“礼教吃人”,如今这酒桌上的“礼”,吃起人来也不遑多让,倒在酒桌上人也不在少数;只是吃相更精致些,用酒杯代替了牙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