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拿来主义”
民国时期,鲁迅因国人只会送去不会拿来,而发出要“拿来主义”的怒吼,如今,先不管是怎么拿来以及拿来干嘛,“拿来主义”必然是盛行了,从这方面看,我们也算是响应了鲁迅先生的号召。不过鲁迅先生可能又不满意了:谁让你们这么拿来的啊!
随着碎片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近期创造的知识已呈几何爆炸式增长,远远超过了之前数千年的积累,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任意一条信息,网上一搜,就能出现数十上百的条目。知识获取的便易,也造就了“拿来主义”的风行。
当前的“拿来主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你的就是我的。也就是把别人的东西直接拿走,招呼都不打一声。自媒体中直接拿走别人的作品而谎称自己原创的现象为数不少,而且屡禁不止。虽说有版权保护法,但维权难、手续杂始终是绕不过的一道坎,同时版权保护法的产生也证明了此类“拿来主义”的盛行。直接将别人的心血拿来盗用,无异于拐走别人养育多年的孩子而厚着脸皮说是自己的,偏偏孩子还是哑的,并不能开口说话。
这类拿来主义者并不见得不会创造,关键是直接拿来显然更加便捷、高效,就像明明一个美人,非要做东施效颦的姿态,这就更为不要面皮了。
第二类则是你们的是我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成为流行语的同时,也预示着剪贴文化大行其道。这类拿来主义者虽不会直接把别人的作品据为己有,但却会用你的肾、他的腰……重新打造出不同的躯体。犹如高明的裁缝一般,看到漂亮的就剪一块,缝缝补补织成花花绿绿的衣衫,看着也是光鲜亮丽,光彩照人,看不出一丝一毫的阴暗。当然如果在衣服背面注明布料的来源,那就显得高明一筹了。
还有一类则是你的造就我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类人注重于借鉴再创造,也就是创新了。譬如拿来了邻居的小菜,感觉口味清爽,但并不索要配方,自己依照口感也能做出好吃的小菜,正是邻居小菜的口感,给了你创造的灵感。
一直以来自己都听不得别人感慨,为什么自己没成功,为什么自己会失败。整天嚼着别人嘴里吐出的东西,能有足够的营养才怪,不管他嚼的多用力;扛着别人的旗子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才怪,不论这面旗子多么光鲜亮丽。
拿来还是要继续拿的,登在巨人的肩膀才能俯瞰世界的美妙,但单纯的拿早晚是要还的。天上不会掉馅饼,谁也不可能随意的拿,更何况有些东西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到的。拿来创新当然是难的,但机会总是有的。譬如拿了邻居的镰刀,用完后自己也造一把,甚至造出锄头、爬犁也是可能的。其实我更喜欢拿临帖来做比:临帖的过程,就如拿来创新的过程,初学时歪七扭八,最终即使不能俊朗飘逸,至少也会方方正正。
余华曾说,一个作家的写作影响另一个作家的写作,如同阳光影响了植物的生长,重要的是植物在接受阳光照耀而生长的时候,并不是以阳光的方式在成长,而始终是以植物自己的方式在生长,文学中的影响只会让一个作家越来越像自己,而不会像其他任何人。
“拿来主义”也一样,外界的知识之树从来都应该是养分,而不该直接被栽种在自己的土地上。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