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辩证法简义第六:玄牝”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唯物辩证法简释:
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谷”,甲骨文上部似水流,下部似流水出口,字形表示泉水从泉眼流出之状。泛指两山之间的水道或夹道(山谷),也指水流。又比喻困境。金文与甲骨文形同,后“谷”作了“穀”的简化字。谷,引申指谷类或其它粮食作物的总称,通常指稻、黍(shǔ)、稷(jì)、麦、豆。也泛指粮食或粮食作物,寓意“谷”为生命所必需的根本物质。《说文.谷部》:谷,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韵会》:两山闲流水之道也。《尔雅·释水》:“水注谿曰谷。”。甲骨文=水(往上突或向前运动的水)+口(泉眼口,出水口,也指虚性空间。),形似两山中问相对宽阔的低洼处泉水从泉眼句上直冲,不断往上冒出,发出“汩汩”的声音。造字本义:大流量的泉水从泉眼不断向上冲出又不断流逝的状态。作名词,引指水源、山泉和山谷等义。因此,“谷”无论是山谷中一股接一股涌出的泉水还是谷物一季接一季产出粮食都是组成生命的精徽物质,是连续的不断地产生的。在哲学上都是寓意物质在发展过程中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而连续不断产生新物质的运动过程。
“神”,甲骨文缺,古今普遍的理解是:金文(最早见于西周时期)像闪电的样子,或另加义符“示”。小篆整齐化、文字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神”,从示从申会意,申兼表声。篆文的左边的示字,也就是一个供台、祭台,表形;右边的申字表声也表义。两相结合,表示供奉、祭奠、尊崇的是一个精神的东西。《说文·示部》: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古先贤及大部分近现代学者都认为“神”字表示神灵、神仙,这是一种误解,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认识论,是片面的认识论,这不是“神”字的本义。神,金文字形像一个人在自觉地行跪拜仪式。茌中国远古时代,能受得起自觉的跪拜的,只有自家的列祖列宗或者是天和地。至于向部落领袖或帝王下跪那是以后被强制的非自觉性的。而更以后便把下跪仪式泛化庸俗化和迷信化了,这个不多述。在古代中国,是不会随随便便下跪的,男儿膝下有黄金的古训至今响彻于耳。就是到了现今,在九嶷山余脉舂水河一带也常听到传自上古的祖训:人生只有三跪一一首跪天地,再跪祖先,三跪爹娘。其实,天地是万物的祖先,是所有生物的祖先,是列祖列宗的祖先,也是爹娘的祖先。所以,中国人只跪祖先。跪祖先是后辈对祖先的缅怀,是对祖先的崇敬,是对祖先的感恩。同时,也是在告慰祖先:“您老人家后继有人,繁荣昌盛,您老人家可以安息了。”。所以“神”就是祖先,祖先就是神,祖先=神。在这里,“神”与“帝”都是指祖先,只是“神”是家族级别,而“帝”却是朝庭级别。这,也是对祖先的尊称。同时,“神”也指“祭祖”,因为祖先可以保佑子孙后代,祖先能够赐给子孙能量。至于后面的篆文再加上“示”,则是更进一步强调“神”即“祖先”和“祭祖”的本义。由此可见,“神”的本义是属于唯物论的。当然,迷信化唯心主义化的“神”字的转化义的一直流行至今,这是歧义。除歧义外,还引申指应验、灵验、不可思议、不可抗拒、意料之外、惊奇、超人的能力等义。
“神”除本义寓意为家族举行的几年一大祭一年一小祭各型的祭祖活动外,后还泛化为形形色色的各种唯心主义概念和活动。以至于后来,甚至民间也有把巫师称为“神汉”的假“神”。综上所述,“神”的字形是寓意后代通过祭祖感恩尽孝以求不断获得祖先的能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从而获得保佑或者说庇护的活动,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在哲学上体现了能量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而连续不断的产生新能量的运动过程。因此,从哲学领域的运动过程看,“神”与“谷”组成一对哲学范畴。
“玄”,前面章节中已注解,亦即“向对立面转化”。“牝”,古字形本义为母牛生殖器官,引指产生新生命或新事物。
所以,山谷的涌泉源于“由无到有再到无”的运动而产生新旧泉水的接而替水水相连,“谷”代表物质。祭祖源于由“有到无再到有”的运动而产生老幼生命的更替而代代相传,“神”代表能量。另外,古代祭祖活动中有贡献五谷的仪式,寓意着年年五谷丰登与代代人丁兴旺。涌泉与祭祖不干涸也不停歇且不断相互转化,这样的运动就是事物的阴阳两个对立面不断相互转化而产生新事物而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运动称为“玄牝”。
也就是说,两种相对立的事物是相对立又相统一的,两者向各自的对立面运动,两者相互转化而不断产生新的事物,这种不断产生新事物的运动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是永恒的,是相对立统一的运动。
2.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相对立的两者互相转化而产生新事物的运动规律所在,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亦即“道”。也就是说,两者相互否定的运动规律是事物共同的本质所在,是天地万物发展中所共同遵循的最根本的运动规律。
3.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缠绵而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忙碌不停,换言之,即阴阳互根互化。
相对立的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不断地发展。像人类社会一样,夫妻双方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对立而繁育子女,子生孙,孙又生子,香火永续的生存并发展。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的产生、壮大和衰亡的发展过程中,无一不在运动着,无时不在变化中。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就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也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换言之,就是“生”与“死”、“有”与“无”、“实”与“虚”的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而作为反映事物发展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不能把已获取的认识绝对化、神圣化。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既要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又要做到与时俱进。
(郑裕波 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