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韵致三国国学与传统文化

【致三国】司马懿与曹魏,究竟谁背叛了谁?

2018-04-06  本文已影响686人  于是乎V

他一生鞠躬尽瘁,最终却谋朝篡位。

他一生受制于人,最终却权倾海内。

他是司马懿,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一个神秘的让人着迷的人。

司马懿的一生都很矛盾,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很多自相矛盾的事,矛盾的甚至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事件下,司马懿就会分裂出不同的人格:

年轻时的司马懿对出仕做官这件事及其抗拒,以至于他多年在家装病放赖,后来在曹操同志连哄带吓唬之后终于决定出山。

不做官还好,他这官一做就从办公室小文员直升正国级干部;

他是一个谋士,是一个文官,或者说他就是一个小书生。

但他却经常提枪上阵,指挥千军万马,做着一个军事统帅该做的事,和他的本职工作大相径庭;

他无疑是一个大忠臣,至少在他一生中99%的时间里他都是一个忠臣。

可就是这样一个甘为曹魏四代人做牛做马的慈祥老大爷,临终前却架空了整个曹魏帝国;

司马懿历来主张统治者应当施行仁政,《晋书•宣帝纪》中多次提到他曾建议各代魏国皇帝与民休息,反对残暴。

但是他自己杀起人来可没眨过眼!

远征辽东时,为了震慑后人,他不惜屠城。高平陵之变,为了铲除曹家势力,他杀的人已经无法统计。

曾经那个反对残暴的司马懿,晚年却最喜欢下达这样一条命令:夷三族!他的字典里只剩下一个字:杀!

在司马懿身上还发生过太多自相矛盾的事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司马懿最为人熟知,或者说他最为人诟病的“精分事件”,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这个曾经的大忠臣为何要谋朝篡位?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现在就让我们从头来捋一捋,看看是什么改变了司马懿,司马懿又是怎样改变了一个混乱的时代。

司马懿与袁绍、荀彧这些人一样也是出身名门。

他生于“河内司马家”,家中有七个好伙伴,注意不是七个葫芦娃,而是七个亲兄弟,他和他的七个兄弟被并称为“司马八达”,兄弟八人各有所长全都名声在外。

世家大族的身世背景,注定司马懿将要成长为一个有文化的“士人”。

在乱世里,士人要么出去做官,要么哪也不去在家宅着做隐士,要么像司马懿这样有文化又有名的多半都被军阀拉去做了谋士。

年轻的司马懿显然想做一个隐士。做官、打仗什么的都好讨厌,在家宅着多舒服,反正自己是富二代。

可是时代不允许有能力的人白白浪费。

当时事业刚见起色的曹老板把目光盯上了司马家,曹老板心想要是司马家的人能来帮忙,自己肯定感觉倍有面儿。

于是曹操给司马懿发邀请函:“仲达啊!我这有份好工作,要不要考虑一下?”

司马懿对做官这件事是拒绝的,他用装病来回应:“不行啊!我有病!你别碰我啊,你碰我一下我马上就抽过去!”

曹操又不是傻子,他忙着打天下哪有时间浪费在一个装病放赖的小青年身上。没过多久他给司马懿下了道最后通牒:“过来给我当秘书,不然没病也给你揍成有病!!!”

乱世之中,像司马懿、诸葛亮、郭嘉这样高逼格的文化人大都有一段安逸的宅男时光,但最后都被人一请二闹三要挟的出了山。

司马懿“被自愿”成为曹操手下的谋士,他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

在之前的《郭嘉真的很厉害吗》《贾诩:一个把乱世玩弄于股掌间的男人》两篇文章中,我已经详细的为大家解析了谋士这个群体,以及谋士在乱世里的生存之路,这两篇文章与本文有一定关联性,没看过的小伙伴赶紧去补补课吧。

司马懿的谋士之路是怎样的呢?身为谋士的他都做出了那些选择呢?

第一条路:出将入相。

与郭嘉、贾诩这样没啥大背景的谋士不同,富二代司马懿不用花费太多经历来考虑生存问题。

成为谋士的司马懿几乎没得选,他只能坐在办公室里听从领导的工作安排,领导让干啥就干啥。隔三差五给领导提个建议方针,自己努力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

所以我们看早期的司马懿是没什么故事的,因为升职加薪就是他作为谋士的主线任务和人生目标。

翻开《晋书•宣帝纪》,不难发现他的传记完全是一篇《司马懿升职记》。我们在《晋书》中看到的司马懿就是一个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且成绩及其突出的好员工,这也是他一生的主体脉络。

他从一个小小的文员,通过不断的努力,转职成将军,后来当上太尉,直到最后又重新拿起笔杆子成为太傅,完成了出将入相的终极目标。

但是,如果司马懿注定是这样一个三好员工,那么各位看官可以洗洗睡了。

传说中拥有鹰视狼顾的司马懿绝不会甘心给别人打一辈子工!

于是当时正值中年的司马懿走了第二条路,他领了一个支线任务:做继承者的谋士。

曹操虽然英明神武,但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眼见着天下三分的大势已经成型,曹老板也走到了自己的英雄末路。

曹操百年之后曹氏集团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一个曹氏员工都无比关心的问题。

此时的司马懿通过自己努力的工作,已经从小文员升职成文员总监,总体上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

由于工作上的便利,以及自身的阶级属性,司马懿有很多机会可以接触到曹氏内部的中心成员,比如曹丕。

曹丕和司马懿是一对好基友,他俩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

据《晋书•宣帝纪》记载:曹操听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亲自验证之后发现这小子的头还真能向后转180度。被惊呆的同时,曹操还做了一个“三马同槽”的怪梦,所以他怎么看司马懿都不顺眼。

于是曹操对曹丕说:“司马懿这小子不是啥好东西,你要小心提防他,不行就弄死!”

曹丕却回答:“司马懿是我老铁,不许你说他坏话!”

在当时,曹丕的好基友不只有司马懿一个人,他的基友团里还有陈群、吴质、朱铄,这三个人与司马懿并称“四友”。

随着曹操日渐老迈,围绕着曹丕和曹植间的继承人之战也愈演愈烈。

曹丕和曹植这两个亲兄弟间或许不会真正的刀兵相见,但是兄弟二人各自的帮手之间却是真正的你死我活。

当时的情况下,谁站错了队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杨修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索性司马懿选对了朋友。

在“四友”的助力下,曹丕顺利继承魏王的荣耀,并最终建国称帝。

作为皇帝的好基友,司马懿理所应当成为这个新兴国家的中坚力量。

此时的他正式从文员总监升职为部门高管,并开始属于他的权力游戏。

司马懿的蜕变正式开始!

魏国建立之初,在曹丕时代,司马懿手中掌握着怎样的权力呢?

作为国之重臣,司马懿能够直接参与魏国的政治;

在曹丕发动的一系列针对孙吴的军事行动中,司马懿都肩负起留守的重任,坐镇魏国的权力副中心许昌。要知道在曹操时代,承担这份工作人的可是大名鼎鼎的“王佐之才”荀彧。

在曹丕的“宠爱”下,司马懿在魏国的声望水涨船高。

曹丕执政的七年时间里,司马懿积攒的声望就已经足够他和他的两个儿子用一辈子的了。

曹叡执政时,作为托孤重臣,司马懿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干预魏国的政治。

此外通过征讨孟达、对抗诸葛亮等一系列军事举措,司马懿又逐渐掌握了另一项权力,这就一个国家最为重要也是统治者最忌讳的兵权。

曹叡时代无疑是司马懿一生中最活跃的一个阶段,此时的司马懿老骥伏枥,却志在千里,兢兢业业的为曹魏贡献着自己的剩余劳动力。

在曹叡时代司马懿都取得了哪些杰出的政绩,请参看《三国志中的司马懿》

政绩斐然的司马懿,他的鞠躬尽瘁可不是无偿的。魏国必须给司马懿这位老同志至高无上的尊重,皇权不得不向他日益增长的声望,和他蠢蠢欲动的野心做出必要的妥协。

这种妥协的代价,是养虎为患!

到了曹芳执政时期,魏国面临着主少国疑的尴尬局面。

让统治者最为尴尬的一件事,是怎么安置司马懿这个老家伙。

历经四代的升职和成长,司马懿早已不是那个装病放赖的小青年,他已经蜕变成功,静卧在魏国权力中心的,是一只长寿的外族大老虎。

当时同为托孤之臣的曹爽一定每天都在念叨:“司马懿这老家伙!命是真尼玛硬啊!”

不管别人怎么吐槽,司马懿的命就是这么硬。常年的政治生涯,加上超越常人的人生阅历,让司马懿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司机。

如果说曹丕和司马懿之间是纯粹的信任,曹叡百般妥协尚且能把他驾驭住,那么到了曹芳时代,统治者对司马懿就只剩下畏惧。

司马懿一天不把权力交出来,或者说他一天不死,这个手握大权的老家伙对皇权都是极大的威胁。

在当时,以曹爽为代表的曹氏宗亲,与其说畏惧司马懿,不如说是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

一天不把司马懿这只大老虎的利爪给砍下来,曹爽一天就睡不消停。

辗转反侧好些日子之后,曹爽和他的小伙伴们想出了这么一个对策:给司马懿升官,让他当个没啥用处的太傅,变向夺取他手中的权力。

要知道,权力这种东西会使人上瘾,已经得到的权力,岂是说放就能放下的?

但是当时的司马懿还能怎样呢?他只能接受来自皇室的任命,交出手中的权力,“安心”等死。

于是司马懿“被自愿”的走了第三条路:终身成就奖。

时间证明,司马懿每次“被自愿”做一件事的时候,他都会把那件事做到极致!

很多年以前,他“被自愿”的做了曹操的谋士,后来他成为曹魏最德高望重的人。

很多年以后,他“被自愿”的当上了太傅,后来他颠覆了一个时代。

与贾诩和张昭不同,司马懿的这个终身成就奖,多少带着一些嘲讽和挑衅的意味。

这种感觉就好比曹爽去动物园参观一只年迈的大老虎,一边嘲笑一边还拿棍子捅老虎的屁股:“老不死的,看你这回再嚣张,2333333……”

老司机司马懿索性收起尖牙,藏起利爪,重操旧业,躺在床上开始装病,把整片魏国的政治舞台都交给曹爽这个年少轻狂的小崽子。

假装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司马懿,开始筹划他的第四条路:颠覆者。

要知道,权力这种东西会使人上瘾,毒瘾犯了,会发疯!

失去司马懿的制衡,大权独揽的曹爽开始花样作死。

曹爽把整个魏国的朝政以及军政搞得乌烟瘴气不说,个人作风还及其糜烂。朝堂上下怨声载道,人们巴不得司马懿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好好教育一下曹爽这个臭小子。

而司马懿也确实没有辜负众望,他不声不响的发动了高平陵之变,用血的代价教会曹爽如何做人。

关于司马懿和曹爽之争,以及高平陵之变的具体细节,这里不多做赘述,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参看《司马懿和他猪一样的对手》

我思考了很久应该如何评价司马懿和他的政变,后来发现其实只要用一句话来解释就足够了。

这里引用热播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When you play the game of the thrones, you win or you die. There is no middle ground.

在权利的游戏里,除了赢就是死,没有中间地带!

司马懿赢得了他和曹爽之间权力的游戏,尽管这胜利的代价是让他毕生维护的忠臣之名付之东流,尽管他必须要背负千古骂名。

回首司马懿的一生,他一路走来都谨小慎微,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左右逢源免生事端,用自己极高的情商和超强的政治手腕,在危机四伏的政治中心把玩着手中的权力,终其一生都百毒不侵,让人找不出任何把柄。

可以看出来,司马懿是想做一个忠臣的,而且他的一生都在为之努力,毕竟谁不想留一个好名声呢,一个土埋到头顶的老人,何苦要政变呢?

可是对于司马懿来说,从曹爽把太傅的官帽硬戴在自己头上那一天起,他就迎来了曹氏对自己的背叛。

当初是曹操选中了自己,是老曹家一步步把他培养成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老曹家把权力亲手交给他。

到头来,他老了,却成为曹氏宗亲眼中的拦路虎,自己即将成为卸下磨的驴,只能任人宰割。

这种来自生存危机的压迫感,触动着老年司马懿最为敏感的神经。

在司马懿眼中,或许他也想全身而退,留下一个像诸葛亮那样忠臣的美名,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他自己可以全身而退,他的子孙后代注定不会有好结果。曹爽会在他死后,像杀猪屠狗一样对待他的子嗣。

在没有中间地带的权利游戏里,年迈的司马懿最终下定决心要做赢家!

事实证明,从高平陵之变期间曹爽的一系列近乎弱智的举动来看,以曹爽好大喜功的性格,在司马懿交出权力后,他是不会对司马懿的后代有什么不利行为的,毕竟曹家还要仰仗司马家的能力。

对于曹爽来说,自己是曹魏宗亲,到了曹芳这一代,他是皇帝最亲近的曹家人,所以他有必要解除来自外族的权力威胁。

在削弱司马懿权力这件事上,曹爽没有做错什么,任何一个有权力的王族宗亲都会这么做。

错就错在,在没中间地带的权力游戏里,曹爽过于软弱,或者说,他没有司马懿心狠。

其实,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想尽各种办法削弱大臣的权力,不用往远了说,就在三国之前的汉朝初年,让我们看看吕后是怎么弄死韩信的。

当时大权在握的韩信心里乱打小九九,吕后正愁没理由搞死他,发现韩信也许、大概、可能是要造反,于是对萧何说:“你去把他给我找来!”

韩信屁颠屁颠去了长乐宫,当时就被关在小黑屋里,被人活活捅死。

所以在打权臣大老虎这件事上,要么你就一棒子把老虎给打死,要么你干脆就不要去招惹他,只砍掉爪子就以为胜利了?你忘了老虎还有牙吗?

反观司马懿与曹魏,并没有谁背叛谁,高平陵之变其实就是一场权利游戏的直接后果。在这场权利的游戏里,软弱的曹爽没有战胜司马懿,司马懿成为唯一活下来的那个人。

胜利者司马懿,站在权力的顶峰,却已经没有能力掌控这场胜利的走向。

在司马懿以七十三岁的高龄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司马师进一步用残酷的手段削弱曹氏势力。到了司马昭掌权时,随着曹髦喊出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以后,魏国已经名存实亡。随后西晋建立,三国统一。

悲剧的是,司马家给百姓带来的太平日子并没有多少天。

在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之后,西晋的统治者几乎都是一群神经病,把一个好好的统一国家搞得鸡飞狗跳四分五裂。

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取权力的司马懿,必须要给他这些不争气的子孙后代背黑锅。

司马懿的一生看似矛盾,其实他只是懂得在他认为对的时机做他认为对的事。

死后背负千古骂名又如何?

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他一直都是赢家。


【致三国】献给那些年那段我们深深爱着的历史

【下期预告】

他是孙吴帝国最后一位皇帝。

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敢挑衅司马炎。

他是孙皓。

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敬请期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