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二分法与通识是啥玩意?
今天看到了财富自由之路第44和45节,合二为一的讲。
在第44节,笑来老师通过用复杂二分法举例说明了人年轻时重视金钱的重要性,逻辑性很强。这里贴上原文的一段话:
绝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年轻的时候无所谓,到了一定年级都逃脱不了金钱的束缚与限制,都是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才开始重视金钱,那“惨淡的结局”其实是从一开始就决定的,并不像大多数人以为的那样,直到“中年”才遇到所谓“中年危机”——那危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而且,最令人气馁的是,在已经没有机会是,切肤之痛在于“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却发现自己已经输了!”。所以,从策略上看,在年轻的时候认真思考金钱、重视金钱才是实际上的优势策略。
中年危机不是一日造成的,是经年累月的积累来的。一开始不重视积累,得过且过,等意识到了,“尾大不掉”——晚了,像我朋友大毛就是。春节前还跟我诉苦年底奖金太少了,想跳槽,然而,半年过去了,他还呆在那家公司。原来是外面求职碰壁,企业没法提供更好的薪水,那就只能在现有公司“被剥削”了,怨不得别人。谁叫你大毛那么爱喝酒不去酒厂上班还偏偏要去一家服务行业上班,怪不得天天有客户投诉。人家客人小孩从“哥哥”叫到“叔叔”,现在都不知道要叫“伯伯”还是“爷爷”,尴尬。
重视金钱不丢人,那投资群里面一老师还说“赚钱能力是否提高,是检验一个人认知有没有成长的唯一标准”。
趁年轻,多开“源”广进,这样当父母有个万一时,不至于卖房卖车,而是很自豪的甩出一张卡,“医生用最好,药用最好”。
“书中自有黄金屋”,讲完“黄金”,来讲讲书吧。听那么多的“精进”“提升认知能力”“复盘”等等,其实这些统统算“知识”,笑来老师对知识的定义,觉得挺好: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且从长期来看更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根据这个定义,笑来老师举例了他为什么在他的公众号里分享好看的电影,他是这样思考的:
1.虽然是娱乐类内容,但它肯定会影响读者决策——大多数读者会真的去看,看完之后真的会觉得爽;
2.长期看,它肯定会给读者带来更好结果——起码品味提升了,而品味和耐心一样,都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
依此,我们应该分享什么样的“知识”给读者呢?标准有2:
1.知道这些之后,读者的某些决策会随之改变;
2.长期来看,这些信息会给读者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之所以强调“长期”,是因为有些信息是短期有用但长期没用的,比如新闻,巴菲特就“从来都不看新闻”,大抵意思是他从来不看小事件,而那些与他人生选择相关的大事件,他比任何人都知道的早。
而所谓的通识是在知识“有用”和“长期”的基础上,还能繁衍出更多知识的知识。比如逻辑学、概率论、英语等等。逻辑学和概率论在毕业那会就还给来老师了,除了偶尔买彩票时还记起中彩票概率很低,其他时间就没啥印象。可惜,错过了融会贯通的时机。
读书读到最高层级就是会“融会贯通”,好比练武。《笑傲江湖》里,风清扬知道令狐冲打算用独孤九剑去和田伯光对决,于是在教完时对他说:“你将这华山派的三四十招融合贯通,设想如何一气呵成,然后全部将它忘了,忘的一干二净,一招也不可留在心中。待会便以什么招数都没有的华山剑法,去跟田伯光打”,令狐冲真的就融会贯通,无招胜有招的打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