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开》10
十行采集:
1.与自己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一是诚实地觉察自己身、语、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地对待自己。
2.慈悲不仅是针对他人,也针对自己,并且首先是针对自己。缺少对自己的慈悲,很难真正对他人慈悲。
我们排斥他人什么,实际上正反映出我们排斥自己什么。我们只有不排斥别人才能接受自己。
3.在开放的心中怀着敬意看待自己当下的体验,尊重自己的洞见,不否认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也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失去内心的庄严。因为我们只有不放弃自己,才会不放弃他人。
4.在四无量心的摄持下,我们愿一切众生获得无上正等觉,彻底摆脱痛苦、得到安乐,这种发愿称为愿菩提心。
从生起菩提心到圆满证悟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种有力的方法摄持自己的言行,以帮助实现愿望,这便是行菩提心。
5.布施的精髓是舍弃贪执,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给予。所以并不存在施惠于人这回事,也就没有必要居高临下、沾沾自喜,或为布施的结果牵肠挂肚。
6.戒律指适当的行为,持戒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其目的是不伤害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众生。
7.行为精准意味着我们须保持正念,不轻易对状况下评断、做反弹,这正是忍辱的要义。
任何情况都能适应,任何可能性都会被接受,大乘修行者的内心始终是开放的。没有趋避,所以没有恐惧,也不会不耐烦。
8.精进不是因为必须而勤奋去做事。
我们对自己的创造力,对自己的变化充满了兴趣,因而想知道更多。
如果生活过于繁复,妨碍了这种求知,我们便欢欢喜喜地让生活简单。如果这种求知需要一辈子,我们便一辈子欢欢喜喜地走在求知之路上。
9.禅定是指舍弃散乱。
如果能安住,能不离清醒的觉知,则一切行动都可以是禅定。
10.智慧:般若空性超越文字,从感受上来说,它比较接近于内心的极度开放状态,清明、辽阔、不固执、不僵化、不拒绝、不期求、不留恋。一切皆有可能。
以开放、清明的心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你将体会到无所不在的空性。
一行精华:
诚实地觉察自己身、语、意的所有活动;柔和地对待自己。
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种有力的方法摄持自己的言行,以帮助实现愿望,这便是行菩提心。
触动,反思,改变:
六度菩提心,看起来很玄奥,实则都是实实在在的修炼准则。
布施的关键在于舍,有舍才有得,在进行施与舍的过程中,从思想和行为上不断锤炼自己,让自己心态更平和。
持戒的本质是知止,有边界感,戒律规则无处不在,随意违背一定会害人害己。
忍辱的勇气来源于内心的柔软与开放,“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才能对责难与屈辱一笑置之。
精进的含义是对自己有所要求,让自己有所追求,不躺平在舒适圈里,而是努力奋发向外拓展。
禅定的精髓是专注,当你将心中那些杂念都抛诸脑后之时,留下的必然是最重要的人和事。
能舍、知止、包容、奋发、专注,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持续修炼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