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动物》听书笔记
【本书金句】
1、我们不可能拥有“上帝之眼”,可以全知而且无偏地去进行观察。
2、人是社会性动物这一事实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要处于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要求遵从的价值取向的紧张冲突状态之中。
3、社会性动物最具吸引力的一面就是,人们有将自己视为完美而又理性的需要,但这种需要又频繁地致使我们采取那些既不完美也不理性的行动。
【本书重点】
001 人类思维的第一个特征是思维的保守性
我们经常会批评某人,说他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认知模板,这个模板是在生活中不断累积形成的,包含了我们的知识、态度、社会规范,也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好坏、该如何跟不同的人相处等等。
认知模板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给身边的事物进行快速分类,并给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002 人类思维的第二个特征,便捷式判断
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决定,面对如洪水一般的信息,大脑形成了一种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就是便捷式判断。便捷式判断是一种心理捷径,它不需要思考,只需要选择特定的规则,直接用于手头的问题就可以了。这些规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习得的,比如说性格外向的人更有趣,长相漂亮的人更热情等等。
003 人类思维的第三个特征,即我们总想知道各种事情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进行归因
尤其当这件事是消极的,或是在我们意料之外的,通过分析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个人、某件事。
我们平常所做的归因一般是准确的,但有时也会出现偏差。比如对于他人失败的行为,我们通常会进行内归因,认为是他的性格差、能力低造成的,而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004 从众现象
从众,俗称“随大流”,指一个人由于受到他人的压力,改变自己原本的意见或行为,也就是说,让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005 保证自己的正确
我们之所以要保证自己的正确,是因为我们希望自己看起来是智慧的、理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多数的人观点和我们不一致,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006 为了获得奖励、逃避惩罚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亲近他人的需要,我们希望获得他人的喜欢和欣赏,同时尽量避免被他人嘲笑和拒绝。
生活中有许多行为规范,比如行人靠右走、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对人要有礼貌等等,一旦我们选择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其实就是发生了从众。
007 影响从众发生的因素
当施加压力的群体人数达到3人或以上、且他们意见一致,或者群体的权威性较高,又或者这个群体对个体来说比较重要,那么个体发生从众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008 偏见现象
不可否认的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时,总是伴随着偏见。偏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负面态度,是人们根据不全面或错误的信息概括而来的。我们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偏见,针对某些民族、国家、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不同性别的人,或者仅仅是对某种食物。
009 同质性效应
同质性效应意思是,我们认为自己内群体里面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不同的性格和生活方式,而外群体里的人都是相似的,具有统一的特征。
010 内群体偏爱
内群体偏爱的意思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都觉得自己的群体更好、更优秀。也就是说我们会亲近、喜爱内群体的成员,疏远、排挤外群体的成员。
011 合作的方式化解了敌意
偏见一旦产生便很难消除,仅仅减少竞争和冲突的状态是不够的。如果想要真正消除对某个人的偏见,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彼此之间产生相互依赖,也就是把这个人从「外群体」重新分到「内群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