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理――剑川沙溪古镇
所谓历史,就是故事,一些过往的人和事。因为文字的记载,文物的见证,让后人不断的联想、探究、考证、推敲、说明和证明,然后陈述、思考、感慨、缅怀、凭吊或愤恨。
一个巧缘,知道大理剑川有个沙溪古镇,藏在深山的坝子里。这个崇山峻岭里的小坝子,使得翻山越岭走过崎岖山路的我们,忽然觉得就像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蓝天白云间,是平坦金黄的麦田,干净古朴错落的村寨,偶尔还有些白色的芦苇在金黄的麦地里摇晃,不知名的紫色小花散落在田埂边,绿色环绕周围,冥想在如此色彩浓郁的空间飞翔,安静啊,不由得心生喜悦。
临近古镇,就被那里古朴的建筑所吸引。走在沙溪寺登街的石板路上,看着吊角飞檐的戏台,穿梭在马店间,闻着乡间特有的清新空气,那陈旧的色彩和碧蓝的天空,就像一瞬间回到了千年前的古时。这里是幸存的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古集市,是一个曾经辉煌的盐都,来自西藏吐蕃、大理、丽江和滇西北的马帮都在此交汇,歇脚、交易、启程。
寺登街里有三条小街,连接着通往大理地区的东门、通往古镇南面与西面的滇西盐井的南门、及通往西藏地区的北门,中间则是宽阔些的方形四方街。站在四方街里的百年老树下,看着古朴如旧的戏台,想象着这里曾经的喧闹和畅饮,不知背景的马帮群在此汇集,那里渗透了多少人的悲喜艰辛和希望期盼。
戏台的对面是明朝永乐年间兴建的兴教寺,在热闹的四方街里,一些善男信女们在此虔诚跪拜,默默祈祷——祈祷平安,祈祷福禄,祈祷兴盛,祈祷健康。现在的兴教寺已经看不见那时拥挤的虔诚,只有寺内百年以上的古树和四十多根圆柱默默伫立,记录着曾经的兴盛和衰败。
东门外有座玉津桥,横跨在黑潓江上。古桥呈灰土色,一看便知岁月流逝凸显的陈旧和沧桑,有些坑洼的桥面上嵌着一些马蹄印,不知道曾经有多少的马帮从这里经过。站在桥面上,看着水中的倒影和远处的村寨田野,来来往往的马帮,不知道究竟是要行往何方?
将脚尖探到马蹄印里,「得得」的马蹄声从心里响起,重重的叩在石板上。那些扑哧喘着粗气托着重物的马队,好像正从身边走过,不问方向,没有终点,埋着头,只有不断往来的辛劳。那穿着简朴扬着马鞭,在一旁吆喝哼曲或沉默无语的帮主,昂着胸,迈着步,带着忧虑,怀揣梦想,踏着艰辛,向着希望,走向远方。
母亲说,她的外公是走马帮的,常年带着四个儿子在外奔波,很少呆在家里。每次风尘仆仆平安到家,都是家里最大的喜日。如果途中遇到劫匪,能保平安就是万幸。有一次赶马回来,四个儿子同时染上热病,在极短的时间里相继去世。母亲说她的外公清瘦干练,因为是走马帮的,生活相对富裕。在我的印象里,只见过外婆和她的两个姊妹,她们长相极似,裹着小脚,高高的鼻梁、白皙干净,利索慈目。
走在玉津桥上,不知道这里是否也有自家先人的足迹和马蹄印,兴教寺里是否也有他们虔诚跪拜的身影?在自己选择的生活轨迹里,有太多的不可测,劫匪、疾病、险恶、辛劳、思念、希望。不可以鸿雁传书互报平安,不可以降妖除魔永保顺畅,不可以治愈疾病消除疾患,不可以对抗自然抵制灾害,只有心里默默的思念、坚持、祷告和盼望。
当走进驿站时,虔诚的跪拜,感谢菩萨保佑,平安到达;当走出驿站时,在桥头的神龛里燃一炷香,祈祷前程顺利,平安健康。这镇,这桥,这寺,这戏台,这石板路,承载了太多的希望、艰辛和欢喜。
走在马帮的路上,在崇山峻岭间翻越徒步的曾祖父和他的孩子,以及在家中焦虑期盼的曾祖母,想象着那时家人团聚的欢喜,和亲人离去时的巨大悲恸和无奈,不可控的因素太多,生命的历程实属艰难不易。
辉煌的故宫,记载了皇家富贵和争斗的精彩故事;陈旧的马帮古镇,流转着百姓艰辛和悲欢的寻常往事。对于我,这古镇更显得亲切而富有魅力――它淹没在时间里的过去,让人浮想联翩,缅怀感慨,充满敬意……
古戏台 石板路 兴教寺 街道 黑潓江 玉津桥 四合院的民居 堂屋 藤椅 木雕的门 窗台上的花 老房 古朴的民宅 房前的路 房梁上的景 四方街 街景 巷子 山路边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