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贸城边上的集市----记录辞职后的日子 十六
![](https://img.haomeiwen.com/i7577548/58dfe61cb5ce9f49.jpeg)
农历逢五逢十,紧挨着边贸城东边的集市就会开集。整年里,只要不是大的下雨天,一定是热热闹闹。
今天是个好天气。和着干爽透亮的阳光,商贩们一大早就陆续来到了集市上。职业的商贩们大都已有固定的位置,来到只需顺次将货品摆开即可;也有当地的老农,带着一些自家产的吃不了的油菜、地瓜、大蒜等蔬菜瓜果来到集市上碰碰运气,多多少少,总会有所收获。
集市上的物件琳琅满目,千奇百怪。除了瓜果蔬菜,更有肉类海鲜,要知道这可是个沿海小城,海鲜是每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眼下正值开海,螃蟹大量涌上市场,而常年占据在市场上的虾、海虹、扇贝等自然也不甘示弱,让人们饱足了口福。
只不过在这个市场上,海鲜总是在集市一开始的时候就基本上被抢购一空了。
除了这些吃物,家里日常用的锅碗瓢盆,小五金小电器,花花草草,甚至价格极为便宜的衣服鞋帽,都能在这个市场上轻松的找到。这个集市就像一个万花筒,汇集了生活里各式各样的颜色,熙熙攘攘,充满生机。
从小在农村长大,在这样的集市上耳濡目染,我曾习惯过这样的气氛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其着迷。每到逢年过节,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在集市里挤上一整天,嘴里塞了无数的冰糖葫芦,肉包子,甘蔗,混了个肚儿圆的同时还能收获父母给买的新衣服,那种心满意足在我成年以后似乎很久再没有体验到过。
成年后渐渐远离了乡村来到城市里,慢慢开始习惯各式各样的大型超市、时髦的卖场。窗明几净的环境,井然有序的商品,光鲜亮丽的人们,让我感到这实在要比老家里的尘土宣扬的集市体面太多了。
我庆幸与自己曾经的努力和奋斗,让我体验到“更高一级”的人生。由此产生的优越感竟让我再回老家时,面对同样曾经沉迷其中的集市心生莫大的鄙夷。绝大部分时间宁可无聊的宅在家里,也再不屑于把自己扔进曾经的乐园里,即使母亲经常用讨好式的语气“央求”我出去逛逛,陪她一起出去逛逛。我仍是拒绝,并丝毫不掩饰我自以为是的情绪:那么乱,那么脏,那么臭,净都是假冒伪劣的东西,我才不去。
母亲生性温和,内向,甚至有些懦弱。她总是微笑着嗔怪我几句便自行走开。而我连说话的时候都不用正眼看她,更不知道她已经不那么轻快的步履承载着的背影是否有落寞。
所幸的是,这样无知的时光并没有在我的生命里逗留太久。当我再次兴高采烈的要去赶集时,我分明再次看到了母亲脸上漾出的无比满足的笑。
大多时候她都是希望她陪我一起,或者让父亲和我一起。她总是说:你出去的时间久了,街面上的很多人都不认得你了,卖给你的东西肯定都贵。
我再次跟在母亲身后走进热闹非凡的集市的时候,就像回到了小时候,所不同是如今我的个头早已高出母亲太多,也再不好意思牵着她的手。
遇到熟人时,对话总是很雷同:
“哟,这是你们家三儿啊。”
“是啊。”
“哎呀,你要不说我真是不敢认啊。”
然后母亲总是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眼神里有慈祥,更有自豪,仿佛在说:看,我说的没错吧?
在集市上经历过这么几次,街面上做买卖的四邻八舍对我又重新熟络起来。考虑到母亲的腿脚已经不像之前那样轻快,总是走几步就会感到累,我便开始独自去赶集。但母亲仍是不放心,因为她又有了新的理由:我不会砍价。
事实上我都很少问价,所以我绝对算是街面上的优质客户,总是能受到热情的招待。对此母亲和父亲不止一次的联合起来给我上思想课:你这样会被人坑死的你知道不知道?
有什么坑的呢?一共几块钱的东西,全坑去又有多少?
几块钱不是钱啊,你忘了你小时候咱困难的时候了?那时候你爹给人家在沙地里拉大车(人力车夫)一天才挣几块钱啊......
然后他们都很喜欢的对我的单独教导课就会再次上演。
父亲这时候也总是一脸悲戚的配合着母亲,不时的也会语重心长的也来上几句,教导我要多长几个心眼。而我一定会一边应承着保证着会听话,并辅以低头惭愧的神情。过后父亲的脸上也会浮现满足的神情。
那场景,又像回到了我小时候做错事或者向父亲问问题的时候。所不同是,父亲不再是训斥我。我长达成人后,父亲已经好多年没有再教导我什么了,更不用说训斥。或许,他总是找不到机会。
于是再赶集的时候,我也开始尝试着砍起价来,虽然技艺很生疏,场面甚至很尴尬,但或多或少,也总能砍下来一些,再不济也能争取到抹个零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