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解:一个被宠粉害死的爱豆
天天刷书,一起成长。我们继续刷《史记的读法》,今天来看“游侠”。
我感觉司马迁的游侠,可能是武侠小说的鼻祖。游侠重信守诺,急人所难,用自己的规则解决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已诺必诚,不爱其躯”,可以按自己的原则为别人付出生命,因此能够聚集很多仰慕者跟随周围,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
游侠与刺客有点像,都能为自己的原则付出生命。区别是,刺客“为知己者死”,通过做件大事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游侠是见义勇为,去解救值得或应该解救的人。
还有一个群体人与游侠也类似,诸如战国四君子这样的贵族,他们开门招揽门客,资助、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些人拥有雄厚的资源;而游侠是匹夫之侠,靠自己的热情和信义获得别人的认可。这就是《水浒传》里的柴进和宋江的区别。
游侠依靠个人人格魅力,吸引一群人聚拢在自己身边,这些人仰慕游侠,像粉丝对待爱豆一样,为他打Call,为他应援,私下里帮爱豆“平事儿”。
郭解是司马迁描写的游侠代表,他的一生,就是爱豆怎样宠粉“害死”的过程。
郭解生于汉文帝时,死于汉武帝时。他年少时快意恩仇,睚眦必报,杀了很多人。遇到大赦后,把罪过归零,自己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宽厚待人。别人得罪他,他也会原谅;他给别人的恩情,也不需要报答。于是,郭解拥有了一个庞大的粉丝群体,很多“少年”仰慕郭解的行为,聚拢在郭解的身边。
有个实例能看出郭解的改变。郭解的外甥仗着舅舅的势力,和别人喝酒的时候,强行灌酒,后来两个人就吵起来,对方当场杀掉了郭解的外甥。郭解的姐姐让郭解去报仇。郭解找到这个人,听了事情的经过之后,觉得错在自己的外甥,说“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放了这个人,并让姐姐不要再追究。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郭解已经不再有仇必报,而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是非为准绳”。虽然郭解这样,但他的宠粉们可不是这样。他们更像年少时的郭解,暗地里帮着处理和郭解不慕的人。
郭解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名声甚至传到了附近的大城市洛阳。洛阳有对仇家,本地很多人想调停他们俩都搞不定,郭解悄悄地去了趟洛阳,让两家和解,而且还要把功劳给当地的大家。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郭解就像个港片里的帮派大哥,有小弟,在江湖上平事儿。这样的势力势必会与政府产生冲突。
当时为了控制地方豪族,通常的做法是把他们都迁移到长按附近,在天子脚下监控。汉武帝时,被迁移的富豪就包括郭解。这时大将军卫青为郭解说情:“郭解家贫,不中徙”。汉武帝知道后,认为“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于是郭解还是被迁到长安。
这事儿变成了导火索。当地人杨季主的儿子送郭解去长安,成了郭解宠粉们的对立面,宠粉们杀了杨季主的儿子;杨季主就视郭解为仇人,宠粉又杀了杨季主;杨季主的家人气不过,就去长安告状,宠粉们又把这些告状的人杀了。
事情搞大了,汉武帝都知道了,郭解无奈,就逃跑。但天下毕竟是皇权的天下,郭解还是被逮捕。
在审讯郭解的时候,负责查案的官吏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因为这些事情都不是郭解本人做的,而是粉丝们背着郭解做的。于是只能判郭解无罪。
但主管法令的御史大夫公孙弘不这样认为,他在殿前说:“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郭解被族。
我们现在来看这个过程,和好心的、热心的宠粉们给爱豆帮倒忙一样。郭解的小弟们非常佩服、仰慕郭解,他们围绕在郭解旁边,就希望能够帮助偶像,做一个像偶像一样的人。他们实际做了什么呢?郭解已经成为一个宽厚的人,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各种问题,也是因此才赢得大家的敬仰。而这些小弟们,只看到有没有人影响偶像的形象,有没有黑粉骂偶像,有没有仇人和偶像过不去,发现了就干掉他。
这样做的结果,是把偶像害死了。在一个皇权社会里,如同公孙弘的说法,郭解的影响力,比郭解自己杀人,对皇权的威胁要大得多,性质完全不一样。影响力大代表郭解可以对抗政府,而郭解自己杀人只不过是触犯刑律而已。
郭解没能约束自己的粉丝,粉丝为了“爱”害死了偶像。
历史总是相似的。
好了,今天刷书就到这里吧。天天刷书,一起成长,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