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哲思

讲故事-“发生了什么”

2020-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头野草

01.对话

 “我听了他说的那些话,他非常的震惊和害怕”,“他今天非常的快乐”,你平时在讲话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话语习惯?这些都是解释性的描述故事。

而你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解释性的语句,则会影响故事传达的完整性。

如果你的故事里面有对话的产生,可以将重点的对话内容完整的呈现出来。

方式一: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因为上个周末被叫来公司加班,今天上班还是带着情绪;

方式二:今天实习生过来跟我说“周末没去听那场演唱会,临时过来参加了一场研讨会”,说完,他站在那里叹了口气。

同样的一则故事,通过用“发生了什么”+呈现对话的方式,能够呈现更过故事的内容,不需要你过多的解释,听众已经能够对这件事有了自己的判断,而且,通过呈现对话,也看到了实习时也许只是因为没有听到那场演唱会而在叹息,而不是因为加班。

但如果用方式一讲述故事,这位实习生就非常无辜的被你扣了一顶帽子。在这也可以看到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每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和理解都不一样,所以通过口口相传,总是会出现与事实不符的传言。

02.情感在哪里?

讲故事只讲发生的具体事情,那该如何传递情感呢?

首先要相信你的听众一定有能力自己理解情绪。我们的大脑会对听到、看到、尝到、闻到、触摸到的信息有所反应,不需要我们再做解释。会自动根据经验填补这一空白。比如,陈佩斯老师当年在春晚表演的吃面条,他没有向大家说明这面条有多烫、吃下去有多撑。直接通过他精妙的表演,让大家看到这些信息,我们自然能联想起自己吃完一碗刚出锅的面条时的感觉,哪怕陈佩斯手里是空空如也。

03.“发生了什么”的魅力

我们在讲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将讲述故事变成的解释故事,因为我们会不自觉的将故事加上自己的情感,而这些则会成为听众聆听故事的障碍。而使用“发生了什么”的方法不会让情感的语言蒙蔽了听众的倾听。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方法积极推进我们的故事,同时我们也允许情感的产生,但请注意,我们可以让情感出现,但我们要识别出情感的产生,并释放他不压抑他,但不能让情感指引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