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囧事儿||一只棉手捂子

2022-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静修家庭教育
七八十年代流行的棉手套

最近一直回忆童年的往事,一只棉手捂子(也叫棉手闷子)也因此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军绿色,拇指、食指是独立的指套,其他三指共用一个宽敞的指套空间。

这是当时很流行的一款棉手捂子,正式称谓为78式三指棉手套。

当时流行的另外两种款式的手套是单指棉手套和五指棉手套。

三种手套各有利弊。

五指手套戴起来每个手指都能灵活运转,干活比较方便的,缺点是每个手指单独在指套里,互相隔离,手指间不能互相取暖,容易冻手指。

单指手套只有拇指是独立的,其他四指在一个指仓里,优点是保暖性比较好,缺点是干活的时候只有拇指虎口的部位能拿工具,不是太方便劳动。

三指手套拇指和食指独立,干活的时候比单指手套方便多了,保暖性能也比五指手套略好一些,但独立于外的两根手指还是容易冻到的。

儿时东北的冬季很冷,棉手捂子是大人小孩儿必备的御寒工具。

那时候家家都自己做棉手捂子,多数是单指的,灯芯绒布面,填充厚厚的棉花,圆咕隆咚的,所以这种棉手套又叫“棉手闷子”。

今天要说的这只棉手套,是一只“78式”军绿棉手套,也就是三指棉手套。

它突然就出现在我的面前:在学校男厕所旁边,静静的躺在那里。

显然是某个男同学遗落的,女生喜欢戴手工制作的花手套。

上课的钟声已经敲响,学生们都跑回教室,我跑出厕所的时候,操场上已经没有人了。

那时,我大约上初二的样子。家里经济还处于极其贫困状态。我戴的手捂子,是妈妈用褐色灯芯绒做的。我也想要一副当时流行的军用棉手套,可是妈妈却给我手工缝制了更保暖的“二指闷子”。

拥有一副军用棉手套,成了我的梦想。

没想到梦想突然就实现了。可惜,只实现了一半!

我四下瞅了瞅,操场上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我蹲下来把那只棉军用棉手套捡起来,掖在棉袄里,匆匆地回到了教室。

危襟正坐,但是并没有听到老师在讲什么。我心里在斗争:怀里的棉手捂子怎么办?

交给老师吗?老师会宣布我捡到了一只棉手捂子,让丢失的同学领回去。

那样,我不就失去了它吗?我还没有来得及戴它体验一下呢!是不是比我厚厚的棉手闷子更暖和呢?

没有心思听课。我在观察老师有没有发现我的异常,我暗暗地环顾四周,看有没有同学在注意我。

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玩,我确认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了,把那只揣在怀里已经被我的身体温暖的军手套掏出来,塞进书包里。

到了晚上放学的时候,我注意到我们班所有的男生都戴好手套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我有些释然了——手套不是我们班同学的。

我也高兴地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当时并没有想:肯定有一个同学因为只有一只手套,只好冻着手骑车回家。

回到家后,我连忙拿出书包里军手套,戴在手上试了起来。

确实美观,比妈妈做的棉手套有“气质”!如果是一整副该有多好啊!那样我就是整个屯子唯一戴军用手套的孩子了吧?

妈妈追问手套的来历。我不敢如实说,只说是在路上捡到的。

既然是路上捡的,没办法还给谁,妈妈也就不再追问了。

第二天上学,一直到放寒假,学校里没有谁议论丢一只手套的事儿。

慢慢地,我怕被人发现捡了手套而没有寻找失主或上交老师的担心减弱了,消失了。

那只军用棉手套,我最终也没有戴。

另一只手套的命运估计也一样,形单影只,只能是被丢弃一旁,失去了为主人保暖的作用。

而今,鼓足勇气讲出这个故事,揭露自己年少时所做过的错事,实是对自己灵魂的一场救赎。

想起了一只皮鞋的故事。

一个外国小男孩,得到了一双梦寐以求的新皮鞋。在外出赶火车时,一只皮鞋被挤掉落过火车。

火车已经启动并加快行驶,一个光着脚的男孩捡起那只皮鞋,拼命的追赶火车,想把皮鞋递给那个挤落鞋子的男孩。

火车速度越来越快,光脚送鞋的男孩只好放弃追赶火车,他坐在地上,拎着那只皮鞋气喘嘘嘘。

这时,感人的一幕出现了:

火车上的男孩脱下脚上的那只新皮鞋,用力从车上拋下来!

光着脚的男孩跑过去,捡起了那只皮鞋。

这是网络上的一个视频,没有对白,却在无声中传递了人间的温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