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积极的麦子进化论

关于写作、收入、品牌的真实经历

2019-03-26  本文已影响5人  6fe5f2928761

写作这件事对于互联网“居民”来说,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昨晚反思了下我的写作历程,还是觉得有必要把这个话题说说的。至于写作之后排列的收入、品牌的问题,我也会借此机会一一讲述下真实经历。毕竟互联网上绝大多数从事写作工作的网民,更多的是看中了后面这两样才进入行业的。

相比互联网早期写作者来说,我算是入行比较晚的,错过了博客、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红利时代。2016年4月份开始逐步在互联网上公开写作,起初与其他码子人一样,千字难求!行业方面也是选择比较好上手的成长领域,在这需要说明的一点,刚开始写作重在持续而非文章质量。因为质量这玩儿,是通过时间和经历的积累产物。算了下,截止2018年底也写了300多篇文章,积累了70多万字。现在的话,已经有写过100万字了。

稿子写的久了,就会发现写作其实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 为自己而写。不管文章类型,质量,阅读量等;同时也不管关注度,不管是否写的完美。反正只要让自己写到爽就行了。这个类型的写作我称之为“日记”。

第二,为工作而写。比如媒体公司的文案工作,写产品测评体验类文章。这类文章的目的性比较强烈,通常是阐述一件商品或某个功能的特点和价值。很多时候也会通过文章带货推广。

第三,为流量而写。这类文章主要偏重于热门话题,娱乐,影视以及针对用户内心情感方向。由于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因此在阅读量和传播速度方面要迅速的多。比如微信公众大号“咪蒙”,基本每天文章都是10万+。

不过,第二类和第三类很多时候会有一定的重合部分。比如工作稿件也是需要流量的支持,吸引流量的内容也需要产品来转化。所以,最终总结下来就是,如果你打算在互联网上公开写作,最重要的就是:传播。有传播,你的文章才有价值,才有生命。如何到达这一目的呢?很简单,写对读者有用的文章。

当然,这里的“用”并不局限于真的有用,只要读者认为很有用就已经够了!就好像不少年轻女士不解男人为什么喜爱吸烟一样。但对于男士来说,烟依旧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第一个转变:写作一定要写对读者有用的东西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收入的话题。对于长期处于赚不到钱或赚钱太少的人,时常会怀疑自己:我为什么那么穷?别人这么有钱一定是靠拼爹!我只能说,你的见识害了你!再说的明白点,你没钱主要是太懒!

话说回来,赚钱确实是存在技巧的。如果你没有,就想办法拍拖有技巧的人来为你指引方向。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连接了我们所有人,通过付费进入有价值的社群还是能够寻找到一些赚钱机会的。就算你什么都不懂,至少可以做到“听话、照做”也已经够了!比如在大熊会里,有不少人手里存在许多账号,而没有账号的人就帮他们写稿子,这样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搞得好的话一月赚万八千元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见的多了,你会发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赚不到钱不是因为太懒,就是因为格局太低。太懒指的是眼高手低,几十块钱看不上,几千块钱赚不来!格局低指的是,连几千块的入群费都舍不得出,当然会错过机会。换言之,花几千块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还是很划算的。毕竟能够见识到许多比自己层次高很多的人在思考什么,如何思考的?

第二个转变:格局决定层次,赚大钱始于小钱

最后再说说品牌的事情。老实说,我遇到很多人都是口口声声表示品牌的重要的,特别是个人品牌的塑造;但虐心的是,当面对巨大利润的时候,这些人早已将品牌抛到九霄云外了。令我记忆犹新的是,2017-2018年区块链迅速走火,互联网上稍微有点知名度的自媒体都开始蠢蠢欲动的拉人,拉群,发项目。结果到了18年下半年牛市撤去,熊市来袭时,这些人的人设彻底崩塌。

小时候父亲就经常教导,你现在已经是长大了,出门在外所做出的每件事情都代表了整个家。虽然刚开始不清楚父亲在说什么,但随着经历的多了发现确实是这样的。就好像你在外面做了不好的事情,人家不会单单说你,还会说你家教不好。不是吗?

进入工作之后,我和很多小伙伴们一样,会把项目,薪水,待遇福利,晋升等看的很重要。但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回头展望时,之前所在乎的这些瞬间变得不值一提。因为这些东西并非永恒不变的,同时也具有被人轻易夺走的属性。不过“个人品牌”就不同了,它直接代表的是你本人以及自身价值观。当然,除非你做事情开始违背此前的价值观,导致个人品牌被毁,那这也怨不了别人。对吧!

之前我们单位有一个能力出众,做事靠谱,人缘也不错的小伙子。本来晋升部门经理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就是由于同部门的另一名同事与公司老总有亲属关系,于是他就被挤压下去了。后来,由于自个想不开就辞职了。

第三个转变:塑造靠谱个人品牌,建立强硬护城河

有人说,人与人的差距就在那么一点点上。其实我还是蛮赞同这样的说法的。而这一点点的差距更多的是在格局、选择、努力上。虽说这么一点点,但加上时间的复利效应就变得让人遥不可及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