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66觉察
2019-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践行哲
大学时,我有个朋友,属于直言快语,愿意表达内心世界,小脾气上来也一样毫不掩饰。
而我呢,别人眼里内向,温和安静,不多言语,属于悄无声息型。我那时就觉得是像个木头人,不善表达。
虽以朋友相称,但大学四年,我对她时有羡慕时有讨厌。
讨厌她说话直,有时有种刺耳的感觉,现在我知道,那是我不知如何面对批评,只会讨厌批评,因为批评会给自己伤害自尊的感觉。所以,每次听到批评,心理很反感,有时会记恨在心,这种感觉不断累积,就变成盼毕业分开,不想在和她同一屋檐下生活。
所以我是忍耐着生活,有点痛苦。我从未对其表露或痛苦或讨厌,我也不知道她是否有所感知,据我观察应该没有,因为她是比较自信乐观型的,说过的话或许自己都不记得了。反正虽然我有些烦她,但别人眼里我们还是朋友关系。
她说过有些话当时对我蛮刺痛,我至今都还记得,只是那份讨厌感和刺痛感早已随时间流逝慢慢消散了。
但我挺纳闷,我当时为何就那么隐忍呢,感觉不快为何就不能说出来呢。
是朋友这个概念固化了自己?觉得不应该对朋友恶言相向,所以就一直压制自己不愉快的感觉维系表面的和谐。
另外,很重要的是,自己当时很自卑,任何的不认可、不友好的话语,带来的刺痛感都会被放大。
还有,我当时骨子里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批评。但面对来自外界的批评时,会立马启动防御和自我保护机制。不承认,不愉快,反感,都是一种自我保护。
只是现在明白,还有更好的应对方式去选择,而不是用那些错误的方式进行所谓的自我保护。
这些内心体验的流转,让我明白,快乐悲伤难过都是内心所造,与别人关系真不大。形成的心智模式对外界的反应主宰着自己。
可喜的是,后来终于明白也相信这样的心智模式是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