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8《论语》学习记录
《论语》宪问篇 第十四第三十八章
【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白话解释】
子路夜宿在石门,第二天清晨,负责开闭城门的人问子路:你从哪里来?子路答:来自姓孔的门下。看门者一听就知道是孔子,便说:就是那位明知道不可行,世局不可挽救,却仍执意要去周游列国,寻找行道机缘的那个人吗?
【章旨】
此章记隐者晨门深知孔子,而有此问。
【画外】
前一章说到,贤者遇到不可为的时候,懂得躲避;本章孔子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也因为这样,才使文化的传承变成大有可为。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第三十九章
【原文】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字词解释】
浅则“揭”:音同“器”,将衣服提起来。
【白话解释】
孔子居住在卫国时,有一天正在敲击一种叫磬的乐器自我消遣,忽然有个挑着草器的隐者经过门前,听着击磬之音,叹息地说:这个敲磬的人是有心人啊,很有救世之心!然后又说:击磬的人很鄙陋顽固啊,因为听敲磬的声音是那么坚强固执,好像不能改变,他是只知道自己,而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就像《诗经》上说:“深则厉,浅则揭”,水有深有浅,而过河涉水的方法不同,若是过浅水,就把衣服提起来,裤脚也卷起来,这样就可以过了。如果遇到深水,深到膝盖以上,提起衣服还是会弄湿,干脆就不要提了,连同衣服一起涉水而过。人的处世也是一样,要顺应时宜。既然生在这个时代,就要顺时代变通,不要固执己见,天下无道,就应该选择归隐。孔子听见挑着草器隐者的话,便说:果然如你所说,人人都这样,只为自己,那一切就好办了,就当个隐士就好了。
【章旨】
此章是挑着草器的隐者知孔子有心于世,而讥其不能识时世之宜,而孔子表明天下无道,仍不作隐士。
【画外】
说到“勿畏难”,从这两章可以知道孔子有多么的不畏惧困难。前一章的隐者,对着子路评孔子,是一位知其不可为而为的人;这一章又一位隐者,暗喻孔子固执而不知变通,大时代既然如此,何不顺应潮流,归隐就好?归隐是不是真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