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论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论语学而篇第二节

2016-01-14  本文已影响82人  你好哇冬至

文/冬至

原文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注:

弟:通悌;仁:通人。;有子:孔子的弟子,名若。

释:

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弟为弟。人身来自父母,兄弟情同手足,故须孝弟。

普通人尽孝,始为孝父母之身,进而顺父母之心。故孝者,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孝弟之人处社会,少有犯上者,吧好犯上,则少作乱,社会由此安宁。

冬至感悟:

“百德孝为本,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孝道无时无刻不为人们所重视。孔子则把孝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为后人传承。国学教育,最基本的就是传承孝道,“夫孝,徳之本也。”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和基础,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而且佛教也尊崇孝为本这样的观念。由此观之,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个根本就是孝。

“小时候父母把我们扛在肩上,长大了我们把父母顶在头上——这就是‘孝’”。还记得曾经老师给我们讲过《说文解字》中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就是孩子头顶着老人,表明礼敬父母、把父母放在首位。所以上面是个“老”字简写,下面是个“子”字。老:考也。七十曰老。

百善孝为先,孝为仁之根本。中华文化之所以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形态中唯一传承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时代相传、生生不息五千年,也是因为这种的孝文化——世世代代父慈子孝、尊老爱幼、长幼有序,以及由这种孝文化而形成的血缘宗法制度,就是因为有我们整个民族的共有的精神信仰。常常看到那些信仰宗教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说他们的信仰就是真主,信仰基督教的人说他们的信仰是基督耶稣,而问到不信仰宗教的我们这些人的时候,很多人说不出我们到底信仰着什么,不是我们没有信仰,我们中国人其实是有信仰的,那就是敬天法祖!这是五千年文明积累传承下来的。

“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的信仰。行孝、尽孝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责任和道义,是天之经地之义。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他还会去爱什么人。我不相信对父母不孝顺,不敬重父母的人还能够去真正去爱其他什么人。这样的人是不可托付的,在我看来也是不值得信任的,因为孝是根本。做再多的好事,没有根!你说你真正做好事,哪有不孝父母的道理?怎么能把父母丢掉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百善孝为先,表示没把根本忘记,做什么事都跟根本连着,没有脱节,也就不会变节,不会和道德法则相违背。

   我们细心思维这一生的思想、言行,无论是挫折、失败,或者成功、顺利,细心去思维,找它的原因,你会找到:顺利、成功都是靠孝敬;所有失败。挫折都是在孝敬上缺了德。表面看好像很成功,最后惨败,来生堕三途就是惨败。这个事情可太多了,不是假的。

    从古至今我们看到、见到的不少,很多对父母孝敬的人,那个坚持为父亲暖被窝的孝子,那个卖身为奴只为葬父的董永,等等,他们所凭的就是那份诚敬,才有了自己生活的根本,才有了做事情的底气。所以我们要学,学习他们孝敬尊长,孝敬父母亲人,要从“根”上学,根越深越好,我们学习为人处事,第一要学的就是――孝敬。

   怎样做能令父母快乐?这里面的因素就很多。我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兄弟要和睦,父母欢喜;兄弟不和,父母伤心、忧虑;妯娌不和,父母又头痛。换句话说,一家老少和睦,父母才欢喜、才开心,这是你家里没有问题了。当你踏进社会去工作,你跟老板两个不合作,父母又伤心。在公司里面跟一些同事们不能和睦相处,父母一天到晚提心吊胆。你才明了,不但要在家和睦,步入社会也要和谐,这样父母才欢喜。我们能做到吗?能做到,尽心尽力向这个目标去做。这个「孝」不是单纯我们父母照顾到就行,这是从事相上说,使父母在这一些事相上面忧虑没有了。除此之外,还有父母的精神生活,你对父母是不是关心?你的道德修养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有增进?你的学术技能是不是一天不一天进步?不进则退。退,父母就又牵挂,就又有忧虑。这也是不孝。

所以孝是我们生活的根本所在,以孝为先,以孝为本。

2016.01.1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