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好书,既适合作为大众的自助手册,也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临床指南。
本文中多次提到的哲学家阿德勒之前并没有听过(可能是我孤陋顾问),但是所阐述的观点很底层,怎么说呢,哲学给人的印象是深奥难懂,大部分人没有耐心去解读和玩味,但即使解读也不一点能懂;
我也是秉着无比好奇翻开此书一口气看完,作者比较巧思,用对话的方式把我们的困惑轻松的讲述出来,没有说教没有深奥的哲思;
5个章节: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吧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我摘抄了一些醍醐灌顶的经典放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1.如师在侧、如友在临
2.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3.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4.为什么人家都“期待改变”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大家都无法改变。
5.过去的事情好坏取决于你现在的心态如何去看待这件事:假如某个人的过去曾遇到过父母离婚的变故,这就如同18度的井水,是一种客观的事情吧?另一方面,对这件事情的冷暖感知是“现在”的主观感觉。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现在的状态取决于你赋予既有事件的意义
5.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这就是哲人的主张。哲人所倡导的“目的论”是一种彻底颠覆正统心理学中的因果论的思想,这对青年来说根本无法接受。那么,该从何处破论呢?青年深吸了一口气。
6.改变的第一步就是理解。
7.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来说,这个词甚至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观或人生观。
8.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承认就是很了不起的态度。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就无法做到。
9.简单地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10.借助权势的力量来抬高自己的人终究是活在他人的价值观和人生之中。阿德勒把这些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这三类,又统称为“人生课题”。
11.你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所以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用凯迪拉克那句——“所有的伟大,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12.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一原则。具体来说就是,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interest)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建立起共同体感觉。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课题分离也是如此,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我所说的自我接纳。
13.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有10个人,其中势必会有1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他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而且,10个人中也会有2个人能够成为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个人则两者都不是。”因为工作忙,所以无暇顾及家庭。”但是,这其实是人生的谎言。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本来家务、育儿、交友或兴趣应该全都给予关心,阿德勒不认可任何一方面突出的生活方式。
14.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对于这种现实,阿德勒准备了极其简单的回答——“我对共同体有益”或者“我对他人有用”这种想法就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15.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你之前就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16.我们要像跳舞一样认真过好作为刹那的“此时此刻”,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只需要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