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彭看闲书人物阅读感悟

芥川龙之介 | 人生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

2020-12-19  本文已影响0人  云间大彭

1 | 1917年6月27日,夏

梅雨刚过,天气依然闷热。东京日本桥的鸿巢饭店灯火通明,一群文坛星宿在此聚会。推杯换盏、情绪高涨。被众星捧月的是一位清瘦的年轻人。他刚刚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集。

这位25岁的东京帝国大学的高材生,出道即巅峰,少年得志。刚以优异的成绩从东大英文专业毕业,便成为了帝国海军学校的英文教官。获得了令人艳羡的正途出身,同时他也写下了不少佳作,一跃而成日本文坛最靓的那个仔。据说还将成为他老师——夏目漱石的乘龙快婿,正可谓“一日看尽长安花”!

然而,世事无常,十年之后,这朵盛开的夏花突然谢败,在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后,也是在那年的梅雨季节里,伴着浠沥沥的雨声与世长辞。

他就是——芥川龙之介。

2 | 1892年3月1日,东京

辰年,辰月,辰日,辰时诞生,所以取名龙之介。他的父亲是一位叫新原敏三的牛奶商人。父母中年得子,自然珍爱非常,可是好景不长,在龙之介七个月大的时候,他的母亲突然精神失常。

母亲的精神失常是龙之介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人生悲剧的第一幕始于成为父母子女。遗传、境遇、偶然——掌握着我们命运的,终究还是这三种东西。”(出自龙之介的随笔评论集《侏儒的话》,阐述了他对艺术和人生的看法)

因为母亲发疯,父亲无法同时照顾母亲和孩子,舅舅芥川道章便将龙之介接去抚养。十年后,母亲病逝,舅舅就正是收养了龙之介,改姓芥川。

芥川家是武士家庭,时代掌管德川幕府的茶会庶务,所以家境优渥,龙之介也有机会接触和喜好各种艺术形式,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品味。

龙之介还有一位终生未嫁的姨母,非常疼爱这个小外甥,作为龙之介母亲的妹妹,对于缺少母爱的龙之介来说,多少替代了母亲的角色。所以当这位姨妈反对龙之介与初恋对象结婚时,龙之介就像一个依赖母亲、对母亲之命言听计从的少年一样选择了服从。

龙之介自幼体弱多病,敏感而富于感性,很早便显露了对文学的爱好。从小就喜欢阅读,不但喜欢中国的古典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也喜欢夏目漱石等日本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上高中后也开始喜欢西方的文艺——莫泊桑、易卜生、萧伯纳、托尔斯泰等,尤其喜欢世纪末作家(比如波德莱尔等)的作品。渐渐演化成他本人的厌世主意、怀疑主义的风格。而且这一风格并不是少年的一时性起,而是贯穿于他的一生和作品中。

3 | 1915年11月

《罗生门》发表在《帝国文学》。这是龙之介第一部为大众所熟知的短篇小说。小说取材于日本古老的传说故事集《今昔物语集》,讲述在一个灾年,在京都罗生门这座城门下一个走投无路的家仆的心路历程,在“饿死还是当强盗”之间挣扎,当他发现一个老妇人正在拔死人的头发(去做假发),听完老妇人的述说,仆役心中最后一点善念消失了,他夺走了老妇人的衣衫,终于走上了强盗的道路。这篇小说将龙之介对人生的怀疑态度和对人性的绝望表露无遗。这一主题在龙之介的作品中一再出现,这部小说也成了龙之介的代表作。

关于这个作品,往往会和另一部《竹林中》混为一谈,原因是《竹林中》被黑泽明改编成电影的时候用的名字是《罗生门》讲述一干人等对一起强奸杀人案的不同叙述——各说各话,真相不明,事实扑朔迷离。

《地狱变》也是龙之介的一部重要的作品。描写了一位画师奉大名的命令画一幅描写地狱的屏风,画师为了活灵活现地展现地狱中种种可怖的画面,不惜临摹死人的形状、把弟子捆绑起来同时放蛇去咬他、纵容猫头鹰攻击弟子,把这些景象都一一记录在画里。但是他始终为无法描绘出地狱中女子被地狱之火燃烧的画面而苦恼,直到有一天,画师恳请大名为他再现这一场景,他说只有亲眼看到过才能把这一场景画出来。大名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把画师的女儿绑在了那架牛车上,他本想去救女儿,但是当烈焰升起时,他却停了下来,他亲眼目睹了自己女儿的惨死,画出了那熊熊燃烧的地狱之火吞噬女子的场景。从而使得这幅画得以流传。在画作完成的翌日,画师自缢而亡,去地狱追寻他的女儿了。

除了这些虐心的小说,龙之介也写过些幽默有趣的小说,《鼻子》就是这么一部小说。高僧长了一只长鼻子,受尽别人的嘲笑,他深为苦恼,于是想了各种办法将长鼻子弄短,可是当鼻子真的缩短以后却受到了更多的嘲笑,内心反尔矛盾起来了。终于有一天变短的鼻子又重新变长了,高僧这才重又安心了。很有意思的一部作品,笔调幽默,可是笑中也有泪。

此篇也得到了他的老师夏目漱石的夸赞,鼓励龙之介多写些好作品。因此被众人视为其夏目女婿的热门人选,但是龙之介却选择了志趣相投的别人,并在他之后十年的婚姻中育有三个儿子。

4 | 1919年3月,我鬼窟

龙之介辞去了海军学校的职务,成为专业作家,并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我鬼窟”。“我鬼”是龙之介吟咏俳(Pai)句时的俳号。一期间,龙之介也是佳作不断:《毛利先生》、《舞会》《竹林中》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上文提到过《竹林中》这部作品,这部作品围绕在竹林中一位武士妻子被强暴、武士被杀的案件,通过樵夫、行脚僧、差役、武士的丈母娘、强盗多襄丸、武士妻子、武士亡灵等7人之口讲述了各不相同的同一事实,每个人讲述都有每个人的角度和目的,展示了各人内心的阴暗,体现了作者的怀疑主义的人生观。最后导致武士死亡的拔刀人究竟是谁?作者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大家可以隐约猜到。

大师黑泽明还凭借由此作品改编的电影《罗生门》获得1951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金熊奖。

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了一股新时代风潮,有点像中国的五四,文学趣味也有所变化,龙之介始终没有改变,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世纪末”的风格。于是他的作品渐渐失去了对读者的吸引力。那时,30岁上下的龙之介在创作中感到了乏力,文坛也视他为江郎才尽。

所谓世纪末风格,可以从龙之介喜欢的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可见一斑。该作品是颓废主义的圣经,从腐朽中掘出美来,透过华丽的粉饰,掘出一个真实的地狱:“我的美人,请告诉它们,那些吻吃你的蛆子,旧爱虽已分解,可是,我已保存爱的形姿和爱的神髓”。

龙之介的作品就深深地受到这种风格地影响,死亡便成为无法逃避的诱惑。

龙之介的《大导寺信辅的半生》,是部半自传的作品,龙之介在作品中正视自己,痛快淋漓地把自己的内心告白于天下人之间。

在后来的几篇重要的作品中,龙之介明显流露出一丝死亡的气息。在这几篇作品中《河童》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篇,也可以看成是他对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人生问题——遗传、艺术、生死等的解答。河童是一种传说中的两栖动物,龙之介很喜欢这个传说,并画了很多河童的图画。故事以一个精神病人的视角讲述了他误闯河童国后的种种见闻。最后河童诗人的自杀一语成谶,预示着作者的最后归宿。作品虽然不乏幽默的笔触,但是隐约中还是笼罩着一股死亡的气息。

这时,龙之介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对母亲精神病遗传的恐惧也越来越大。

5 |

1927年7月23日,夏

芥川龙之介把自己关在书斋——我鬼窟整整一天,他在奋笔直书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续西方之人》。

7月24日凌晨,龙之介写完了作品,来到他姨母的身边,俯下身说了最后的几句话,回到书斋服下了致死剂量的安眠药,最后读了一会《圣经》,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沉沉睡去,他的生命至此终结在三十五岁上。

艺术的灵感、精神的闪光燃烧着龙之介的生命和才华,生如夏花般绚烂;如今爱已消融,只余皮囊在凡尘,何不选择死如秋叶之静美呢?

人生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

这是龙之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对他而言,十余年的创作生涯,就是以他的艺术才华在超越他短暂的人生,得以获得永生。就像地狱变中的画师,虽然身在荒冢中,但是那幅屏风却流光溢彩永存世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