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家乡,被遗忘的乡味
这两天,国外的朋友说他们的办公室墙上到处贴着西方诸鬼的图片,门上也挂满了蜘蛛网和蜘蛛,打卡机和冰箱把手处都粘上了一支血淋淋的手,公司俨然变成了一个阴森可怕的鬼屋。
他回去的路上,街道两边都挂上了南瓜灯笼,更为夸张的是有一条道路,道路中间的树上挂着吊死鬼…
万圣节的气氛洋溢在每家每户,每一个街道!
我心里不禁想,我们中国也有鬼节啊,可是农历7月15日的上元节,又有多少人还记得,我们又为庆祝上元节做了哪些准备?
我们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等国外没有的传统节日,可是这些节日的气氛还剩下多少?又有多少人还在精心准备?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觉:以前在家乡,譬如每年的端午都会有祭祀屈原的仪式和赛龙舟比赛(可能不同地方不一样),可是这些年家乡的赛龙舟比赛队伍变得越来越少,祭祀仪式更为鲜见,而身在一线城市的我们甚至感受不到节日气氛的存在。
节日存在的意义意味着放假,意味着你可以出去旅游,意味着你可以在家休息,意味着你可以开始朋友圈N日游,可是节日本身的气氛已经淡化到了可有可无的程度。
我记得小时候,最想过得就是传统节日。因为每次到了这些日子,就可以吃上好吃的,还可以放假。
当然最想过的还是春节,因为一到春节,我就会有一套新衣服,那时候家里穷,只有在辞岁迎新的时候,才会给我买上一套衣服,一双鞋子。
除此之外,最让我开心的就是所有的亲人都会齐聚一堂,女人们就在后院切菜洗菜,男人们就在屋里聊天。等到菜洗好之后,几个厨艺高手就会去炒菜,我们小孩子就在一起玩溜溜球。
图片来自网络一切都做完之后,家里的亲戚们,就分几个桌子坐:叔叔阿姨辈的坐一桌,堂哥堂姐们坐一桌,我们小孩坐一桌,当然也可以混坐,然后就边吃饭,边喝酒,边聊天。
在我离开老家的时候还会有压岁钱,虽然多半充公,但是爸妈还是会给我一点钱,让我去买擦炮,去买假枪,到现在家里还有好几把小时候的假枪,毕竟那是童年唯一的玩具。
可是现在我已经了三年没回老家了。除了工作本事很忙之外,其实也是不想回去。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回去过一次,可是一切都变了,每家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过年回来的少之又少,即便是回来的,也是过了初五就走了,很多时候都赶不到一块。
曾经可以坐三座的人,现在拼一桌都难,都是叔叔阿姨辈的人,还在支撑着最后的仪式。
以前我最疼爱的小外女,从我大学毕业已经3年没见了;最疼我的叔叔,也去年也去世了;还有疼我的一个堂哥,也因为心肌梗塞突然去世了。
现在真的回不去了,除非到了养老的年纪或者不得不回去的时候。现在回去工资太低,甚至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且,习惯了一线城市的生活节奏和环境,家乡是否可以提供这样的环境,是否还可以适应慢节奏的生活,都变得模糊不清…
有时候,真的想慢下来,停下来,可是我心里比谁都清楚:你必须比别人更加努力,你必须要前进,不然你又怎么能够和你的那些优秀朋友们齐头并进。我始终觉得距离的差距,最终会导致你们的友情渐行渐远...
昨天和朋友聊起未来,我们都感慨不是我们想快速行进,而是周围所有的一切都推着你前进,孤独成了生命的常态,忍耐成了这条路上的必经驿站。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有一天,我们都可以在自己的家乡有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闲暇之余去朋友家串串门;过年的时候大家可以齐聚一堂,畅谈一年发生的事情和感悟;可以陪着上了年纪的爸妈,一起散散步,一起旅旅游!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用你的爱心“❤”点亮我心灵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