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理财

中基协:私募管理人登记备案不是一次性“闯关”

2018-01-22  本文已影响1人  c25e5a77594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作者:记者 杨毅

基金业协会强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应当以诚实守信为前提,以履职尽责为保障。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和律师事务所应当对登记备案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承担法律责任。登记备案不是行政许可,不是一次性的“闯关”,需要持续履行法定责任,符合行业规范。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17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情况综述及2017年12月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月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2446家,同比增长28.76%;已备案私募基金66418只,同比增长42.82%;管理基金规模11.10万亿元,同比增长40.68%。

2017年私募基金行业继续巩固回归本源、恪守本质、明确底线、立足诚信的规范发展新阶段。据了解,基金业协会结合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实践与阶段特点,进一步落实私募基金管理人专业化管理原则,明晰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审核标准,优化和规范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流程,全面升级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

同时,为维护私募基金行业健康生态,基金业协会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管理,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开展自律检查,完善失联(异常)机构定期公示制度,发挥社会监督参与作用,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基金业协会已注销1378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中,主动申请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973家,未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要求完成第一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1748家,因列入失联机构名录满三个月未主动联系协会并提供有效证明材料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68家。

为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利益输送或利益冲突,提升行业机构内部控制水平,敦促私募基金管理人落实专业化管理原则,基金业协会于2017年3月发布《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十三)》。2017年底,7204家原“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中登记多类业务类型、兼营多类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完成整改,整改率达93.92%。

为推动私募基金管理人与中介机构相互博弈,提升市场化专业制衡实效,基金业协会于2017年11月发布《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十四)》。截至2017年底,基金业协会已将74家不予登记申请机构及所涉62家律师事务所、133名律师对外进行了公示。

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入会方面,2017年基金业协会持续积极办理私募基金管理人入会申请,以法律意见书审核为主,辅以高管约谈和现场核查的方式,对3100余家机构进行了6000余次入会审核。

在失联(异常)机构公示方面,2017年基金业协会公示7批失联机构,涉及23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中,进入失联阶段后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70家。

日前,中国证监会北京证监局和广西证监局分别向基金业协会来函,通报了对北京炳隆资管、广西世纪红榕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调查情况和公司存在的违法违规事实。

据了解,其中,北京炳隆资管登记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公司登记的法定代表人不配合监管部门调查,目前公司已人去楼空,处于失联状态。广西世纪红榕登记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其关联企业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广西世纪红榕未向基金业协会报告该重大事项,目前公司人员均已离职,无法正常经营。鉴于以上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均不是基金业协会会员,不适用纪律处分程序,基金业协会决定注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为了严肃从业人员纪律,基金业协会还对登记的有关高级管理人员采取了纪律处分措施。

基金业协会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司法调查、行政监管与自律管理的信息共享和合作衔接,根据监管部门、司法部门查明的情况,直接对会员机构采取纪律处分,对非会员机构予以注销登记或暂停备案。对于在涉案机构登记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为其提供法律意见书的律师事务所,基金业协会也将全面倒查其责任,从严采取自律管理措施。

基金业协会强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应当以诚实守信为前提,以履职尽责为保障。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和律师事务所应当对登记备案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承担法律责任。登记备案不是行政许可,不是一次性的“闯关”,需要持续履行法定责任,符合行业规范。

基金业协会表示,投资者和社会各界可以关注基金业协会官方网站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查询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情况。如果发现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瞒报、漏备等行为,欢迎投资者向基金业协会反映有关情况,基金业协会将及时调查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