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吃到出类拔萃
群里有业主代购月饼,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五斤红豆与五仁馅。
中秋快到,夸夸自己吃月饼的能力。
只要是甜月饼,不管是苏式、广式、潮式,还是京式,我来者不拒,一吃一个饱。
怎么讲呢?就是跟吃米饭、水饺、馒头、麦饼一样,感觉不到腻 ,以填饱肚子为算。
有的人看上去人高马大,体格比我壮很多,但提到吃月饼,没几口就觉得甜齁,咽不下去了,这种情况在我身上基本没有发生过。
小时候家里穷,大米饭都吃不饱,遑论金贵的月饼?没有机会吃月饼吃到够,没有实力不配谈够,所以,十岁之前,就没有撒开肚皮吃月饼的记忆。
到了我上初中,家里条件好了很多,但也没有达到月饼想吃多少就买多少的随意,所以,月饼在我眼里,基本跟水饺一样,是难能可贵的美味。
我十四岁那年,中秋前一天晚上,几家晚辈亲戚一前一后给我父母送来月饼,合起来有几十块。
农村糕点作坊做出的月饼个头粗大,都是那种,外面包裹着油光擦亮的牛皮纸,最外一层焦黄的酥皮 ,咬一口,面皮屑直往下掉。
父母跟亲戚在谈人情、家事与农活,我坐在一旁默默地吃月饼。一块接一块,肚子饱了,但嘴巴放不下,只有继续。
不知不觉,大概有六七块下肚,二斤只多不少,从肚子撑到喉咙,再也没有一丝空隙,这才放下津津有味的月饼。
要不是肚子装不下,我还能吃,因为嘴里没有感觉到够。
不加控制的后果,就是睡到凌晨,肚子胀得像小鼓,从胃里冲出的味道,跟我家长期浸泡食物的猪食缸泛起的味道一模一样。
接下来,一阵一阵的呕吐少不了,更严重的,还得去医院。
这种不加节制引起的呕吐,次数很多,水饺、馓子、汤圆、粽子,都有可能吃到满坑满谷。
我现在患有慢性胃病,跟年轻时候那种不喜欢一口不吃、喜欢就吃到爆的饮食习惯有直接的关系。
不过,年轻人有多少对身体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去县城读高中了,如果那一年的中秋处在九月中下旬,不能与国庆连在一起的话,我就没法回家过中秋,于是,在秋季开学离家前一天,父亲或者母亲会去村口小店买上十块月饼揣进我的行囊里,他们知道我喜欢吃,。
这十块月饼,我到学校后开头几天尽量忍着不去触碰,最多忍耐三五天,肯定要拆开包裹,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当然不比小时候一顿吃完,分在两天之内,风卷残云,消灭得干干净净,而且,意犹未尽。
如果能看到自己吃月饼那副贪婪的样子 ,我必定被自己吓坏。
当然,我吃其它喜欢的食品,也是狼吞虎咽,饿死鬼投胎,与我小小的个头完全不符,文文静静的样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
高考结束,继续去大城市读书。
有一次,没有假期,不能回家过中秋,前一天下午,我去附近的军人服务社买了一包月饼 ,回到学校,才晓得每人分得四块月饼。
这是意外的收获,不用节省了,当仁不让,当即拿起月饼大快朵颐,学校发的四块月饼眨眼之间灰飞烟灭。
没有去食堂吃晚饭,一直克制到晚上八九点,又拿出军人服务社买来的五块月饼 ,三下五除二,全部下肚。
好在这些月饼个头较小,跟老家相比,属于袖珍型,加之没有吃晚饭,胃不算太饱,也就饶了胃一次,不至于重蹈覆辙 ,又呕又吐。
工作乃至于成家之后,每年过中秋,我必定要吃几斤月饼,并非为了仪式感,确实是自己想吃,喜欢吃,当然不会像小时候吃到肚子鼓胀,一顿三四块还是小菜一碟。
对于月饼,既甜又腻,现代人只是浅尝辄止,更多当做一种过节标志。
像我这样保持多少年狼吞虎咽的战斗力,已经屈指可数。
说给人听 ,人半信半疑,好像我在讲故事。
于是,我更加得意,总有一样胜人一筹,也算是天赋异禀吧!
我就可以骄傲地昂起头,睥睨四周,咱是出类拔萃的人。
不服?
那就比试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