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信息时代为何你愈感乏力?

2018-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远见wan230114

最近,我了解到一个词语,“心智残疾”。事情发生于约1年前,我开始用上各种工具帮助自己记录时间,总结一天发生的事,但我发现是异常困难的,自己的时光总是感到莫名其妙流逝。就这样零碎的记录了一年日志,直到我从一本书中了解到一个与注意力管理有关的故事,我突然才有了一些发现,恍若明白这其间的奥秘。

“心智残疾”这个名词我第一次听说,是在《深度工作》一书中瞥见的。原文在该书"第二部分>准则2.拥抱无聊生活"一章节中可以找到。文中纳斯总结把人群区分为一直进行多任务工作的人和很少进行多任务工作的人两种。他发现两者差异很大。前者一直进行多任务工作的人不能过滤掉无关的事务,无法维持一个关于工作的记忆,他们的注意力长期分散,会启用更多的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大脑功能……他们基本上就是心智残疾的。纳斯发现: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更具体地说:如果你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比如说,需要排队等5 分钟或者是在餐厅坐等朋友——都是用浏览智能手机来打发,那么你的大脑就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像是纳斯研究所里说的“心智残疾”。这时你的大脑已经不能够胜任深度工作,即使你也会经常安排时间来训练专注的能力。

无法控制自己总想多线程“工作”,是一个及其危险的信号。一打开手机,各类“产品”总是向你推送各种不同话题的短讯短视频,内容铺天盖地,让你应接不暇。也许你会说我已经习惯了,但真实情况是这种已经习惯可能才正是危险信号的来源。比如平常人们接触的比较多的今日头条,QQ浏览器资讯,QQ看点,以及各类短视频产品等,我用三个字概括,“短阅读”(——短讯、短文、短视频)。这些产品固然是好,也能抓住人的心思,平常偶尔看看八卦也倒是不错,可是如果经常无法自主的被吸引,从长远来看,这似乎存在很大问题,也许你已很难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这些产品,它们很有可能正在促成你的“心智残疾”,让你逐步丧失专注力,而快节奏多话题切换会带来长期的注意力和脑力涣散以及大量时间消耗。

你一定有过这些体验,打开手机某个APP,想干点啥事儿时,下面突然出现了一条很吸引你的资讯,你点开就很快被吸引进去,一个劲儿的使劲往下面狂刷,有些内容倒是不错,有些纯粹就吃掉了你的时间,中间还时不时穿插一些精准广告。而那些倒是不错的内容,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内容和知识并不系统完善,甚至对原意有所曲解。但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内容是随时不断切换话题的,这会极大耗散你的注意力和大脑精力。就算你浏览某个话题专栏,有时也能看到其他很多不同话题的内容。这些视频及文章内容是缺乏专门管理就被展示并被各大小编投放于网络的,所以你经常会看到“赞我到一楼送小编吃屎”的评论。

我相信你还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在做一件事被另一件事打断后再回到这件事时,你是需要花费一个相当长时间来找回状态的,而且会感觉有些难受。典型的案例是当你在写一个报告时,被突然的信息或电话所打断,再回来总感觉不能达到之前的状态。

话说回来,这些产品带来的“短阅读”,不正是这样一次次打断的简单多次模拟吗。

在这一方面,《深度工作》这本书中在第三章阐述“深度工作的意义”时就有说到,熟练管理注意力是优质生活的重要因素,因为他会让你大脑某条神经回路持续干净正常运转。换言之,你的生活会向着你长期注意的事物发展,即便你身患重疾,你如果将注意力投放到美好的事物上,你一样会很开心。作者在书中第一章有一段关于注意力很好的引用,关于神经元髓磷脂的一个科学研究(专注力的科学原理):“记者丹尼尔·科伊尔(Daniel 

Coyle)在他 2009 年出版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The Talent Code)一书中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刻意练习有效的原因与髓磷脂相关,它是在神经元周围生长的一层脂肪组织,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可保持神经元干净和正常运转。”。简言之,就是说若无法控制的自己的注意力,任其被外物带动,你就会在信息海洋中迷失自我,当然也无缘于自己美好的生活。

而现实是生活中又有太多的东西会干扰甚至打断自己的“工作”。在这个信息时代,如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如何规避以及规划安排自己呢。我想这个答案我并不能回答,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epub格式的书籍链接:https://share.weiyun.com/5jLdY6h

找回深度思考状态,拥抱自我,谨慎“短阅读”。愿与君共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