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父母相爱,就是最好的家教

2017-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爱作梦的鱼儿
父母相爱,就是最好的家教

《家有儿女》,是两个家庭重组后幸福生活的故事。

其实,孩子要的不是一个名义上的完整的家,

而是父母的爱。

家庭教育有一个普遍现象:孩子会像镜子一样,反映着父母的一切。

你若温润如玉,他便成谦谦君子;你若粗鄙无知,他便成跳梁小丑。

《爸爸去哪儿》播出的时候,不管哪一季,朋友圈都会听到这样的感叹:

看着这些孩子,再对比他们的父母,真觉得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快乐温和的父母,养育出聪明可爱的孩子;严厉冷漠的父母,养育出自我苛责但又自我轻贱的孩子。

以黄多多为例。

这是一个非常聪敏、知礼、有主见、善于与人相处的8岁女孩。

有一次,她和曹格家的Joe、Grace去买香菇。一个陌生阿姨说:“去找那个小弟弟,让他带你们去。”

Joe和Grace正准备去。

多多机敏地拉住弟弟妹妹。一边礼数周全地应付陌生阿姨,一边给弟弟使眼色离开。

待走远后,她才悄悄地告诉弟弟妹妹:“我妈妈说,陌生人可能是坏人,他会让孩子带你去一个地方。你不能跟他走。”

接下来,一个男人又说:“我带你们去吧。”

多多不动声色,一边走,一边留意四周。

路过一个菜摊时,她突然问摊主:“这里有胡椒吗?”摊主回答她。搭上话后,多多自然地甩开了那个男人。

再然后,她又问:“那你有香菇吗?”摊主说有。香菇买到,任务完成。

8岁的多多以机智与聪敏,让自己和弟弟妹妹一次次“脱险”。

而在Joe和Grace发生争吵时,多多也有自己的处理方式。

她悄悄递给Grace一个礼物,让她送给Joe,“把这个送给你的哥哥!”

Joe收到礼物,破涕为笑,兄妹二人重归于好。

这样的智商与情商,让我这个30 的女人都自愧不如。

而这样的孩子,粗鄙、无知、缺爱的家庭是教育不出来的。

只有充满爱、智慧、体贴和包容的婚姻,才能培育出这样的小天使。

黄多多的父亲是黄磊,母亲是孙莉。

黄磊,娱乐圈著名的双商奇高的男人。

最令人羡慕的,是他与孙莉的感情。相爱22年,没闹过绯闻,没传过危机,他们甚至还要第三胎,延续二人的爱情。

孙莉说,“我选择嫁给他,因为我喜欢他,他人好。所以即使什么都没有,我也嫁。”

婚后则愈发恩爱,几次对媒体感叹,“他是一个很重家庭的人”;

而黄磊呢,“在家里,偶尔能和孙莉对视一下,也觉得很温馨。”

这就够了。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No.1。

父母相爱,就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会知道,和睦的关系是怎样的,亲密关系该如何处理,发生矛盾该如何沟通,他人有了情绪该如何化解。

当婚姻爱意满满,当家庭其乐融融,当环境充满善意和欢乐。孩子自然会深感安全,身心愉悦,对人对事,都会积极以对。不恐惧,不焦虑,不回避,不自我怀疑。

这种家教,才能真正滋养孩子的灵魂。

这种家庭,才能养育出多多这样的孩子。

民国教育家王凤仪曾经提过一件事:

有个女人抱着孩子来问我:“你看我这个孩子怎么样?”

我说:“真搞笑,你自己合的面,自己拌的馅,包出的饺子来,不知道是什么面什么馅?”

是啊,孩子是你的,你给他安全、温暖、幸福,给他尊重与爱,他自然聪明可爱。

如果你和伴侣终年争吵,互相蔑视,形同陌路,给孩子喂养仇恨和暴力,浇灌冷落和指责,他自然暴戾无知、自卑不安、未来一无所成。

活在批评中的孩子,自然会谴责。活在敌意中的孩子,自然会攻击。活在恐惧中的孩子,自然会忧虑。活在耻辱中的孩子,自然会有负罪感。

自己下了什么种,将来准打什么粮。

自己创造什么样的婚姻,将来就收获什么样的孩子。

教育不是说教,也不是逼迫和威胁。

教育是“我希望你成为什么人,我先变成什么人”;

教育是“我希望你能快乐地与人相处,所以我爱你妈妈(爸爸)”;

教育是“孩子,请跟我来”。

当你修炼成更完美的人,创造出更和美的关系,孩子自然会跟上来,用他顺利的成长告诉你:爸爸妈妈,因为你们幸福,我也获得了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