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国风江苏省

南京”总统府“故事之五——沧桑门楼

2018-10-26  本文已影响18人  岁惜

        来到南京长江路上的总统府,你抬眼就会看到雄伟的大门楼上三个苍劲圆润的大字“总统府”,总统府历史悠久,究竟是什么时候哪个总统的总统府?

        如果你是个留心的人,进入总统府时,你会发现总统府大门从外面看,门楼是有三个椭圆的拱形门组成,而从里面看,门楼又是三座方形门。据说,总统府大门采取外圆内方的格局,是根据蒋介石政治倾向所建,意为对外和谐,处世圆滑,对内刚正,严肃法纪。以我之解,也可作内有傲骨,外无傲气之意吧。

      单独从门楼来讲,其历史并不久远,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时,只利用了原来两江总督的旧址进行办公,没对此处做任何改动,1912年3月15日,在北京成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令各省原任清朝总督、巡抚一律改称都督。1912年7月12日,原“两江总督署”旧址就成了“江苏都督府”。随之新建了“都督府”的大门,有老照片为据,这座门楼也很有西洋特点,不过这并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总统府门楼。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肝癌在北京去世,国民党内部立刻处于混乱局面。国家也处于极大的混乱当中。各地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吴佩孚部盘踞两湖,孙传芳占据两江。张作霖窃据北京政府,盘踞北京附近及东北三省;山东还有个张宗昌。而同时国民党内部也争斗不断。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永存历史的事件,“三·一八惨案”、“中山舰事件”、“五卅惨案”。

        这些事件的发生,掀起了全国人民革命的浪潮。也积极的推动了蒋介石的北伐之路。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誓师北伐。 各地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北伐军民心所向,势如破竹。一方面,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昌,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汪精卫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另一方面,几路北伐军相继1927年于3月22日进驻上海,3月24日占领南京,(然而胜利的号角还没吹响,4月12日,蒋介石就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逮捕并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4月18日,蒋介石终于来到了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形成对峙,史称“宁汉分裂”。

        这时候蒋介石来到南京看到的总统府的大门就应该是都督府大门,而蒋介石到来之后,就暂时直接把原来的“都督府”三个字改成了“国民政府”。这时候离“总统府”三个字都也还远着呢。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史称“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南京武汉政治上的最大分歧消除了,蒋介石在争权夺利的角逐中失利,8月14日宣布下野。蒋介石的下台促使南京和武汉方面迅速达成一致,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接着半年时间非常混乱的,汪精卫在南京也未占住脚跟,被李宗仁排斥,跟他排斥掉蒋介石一样,也被迫下野。而蒋介石下台的这段时间也没闲着,最重要的是办了件人生大事,1927 年12 月1 日,与他苦心追求了五年的宋美龄结婚了。对于这件婚姻,通常被认为是政治联姻,而宋美龄在蒋介石下野的落魄期选择了与他结婚,个人觉得还是有很大的感情成份在里面的,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婚姻并不那么生硬。而他们刚刚完婚一个月,1928年1月9日,政治浪潮就又把蒋介石推上的最高的政治舞台。

        1928年4月7日,蒋介石组织二次北伐,一路向北,6月3日张作霖退出北京,6月4日,在皇姑屯车站被炸死,6月8日,北伐军进入北京,6月15日,南京政府宣布“统一告成”,二次北伐结束。局势暂稳,10月,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时任主席的蒋介石建议改建南京政府大门,由建筑师姚彬设计。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而二次北伐期间发生了令世人震怒的“济南惨案”。

        1929年,南京貌似真的是个“统一”的国家政权所在地了,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内部整编,军阀之间仍然摩擦不断,打打闹闹的停不下来,但是南京相对平静,最大的事就是6月1日举行了“奉安大典”,把孙中山的遗体从北京运到了南京中山陵。同年9月5日,姚彬设计的政府新门楼开始建设,历时三个多月,于12月20日完工,国民政府新门楼建成,这个新建成的门楼大致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了。建成后上挂一匾额,上书“国民政府”四个大字。挂上这四个字当时也还颇费了一些心思,很多人认为时任国民政府委员的谭延闿最为合适,是当时有名的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写的一手漂亮的楷书,可是当找到他时,他却说,他的字不如他弟弟谭泽闿好,谭泽闿并不关心政治,一心研习书法,以书法为乐,在上海以卖字谋生,据说他的字比谭延闿的字更加伟劲开张。之所以谭延闿更有名气我想还是受政治地位很大影响的,而弟弟谭泽闿则有点民间书法家的味道。于是,国民政府找到谭泽闿,以4000元的酬金求得“国民政府”四个大字,名副其实的“一字千字”。这块匾额一直挂到了1937年,南京沦陷。

        1937年“七七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同年年8月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进犯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决定“短期固守”南京1至2个月。唐生智多次公开表示誓与南京城共存亡,为了防止部队私自过江撤退,唐生智下令封锁从南京城退往下关码头的唯一通道挹江门,这是一个可怕的命令。1937年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 唐生智命令“有轮渡时可过江”,城内部队以为江边已经做好了撤退准备,于是放弃阵地涌向江边。但是负责封锁挹江门的部队没有接到允许部队撤退的命令,于是自己部队之间发生冲突,很多人被自己人打死或踩死,这是件令人特别痛心的事。12日晚,唐生智与司令部成员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轮从下关煤炭港逃到江北。13日晨,日军攻入南京城,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2014年,国家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938年3月28日,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总统府的门楼上继而挂上了“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匾额。

        后经过八年抗日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耻辱的岁月貌似正在远去。此时的南京满目疮痍。国府大院故址破烂不堪,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本想定在国府大院礼堂举行,后改到了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礼堂(后是南京军区机关大院,现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举行。9月9日上午9时﹐何应钦主持了受降典礼。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后,重新挂上了“国民政府”四个大字。原“国民政府”的那块匾额找不到了,又挂上的“国民政府”便不知是何人所书,有人说是将介石,并不确定。 

        1948年,蒋介石为使其统治合法化,决定这一年为行宪年。所谓行宪,就是开始实行民主宪政,并按照宪法规定选举总统,实行总统制。3月29日,行宪国大在南京举行,4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统。之后,大门楼上的“国民政府”四个字正式改为“总统府”三个大字,为当时考试院副院长周钟岳所书,但是当时因为时间紧凑,先用木头刻了,外面包了一层金箔,就挂在门楼上了。那么现在我们知道了,在总统府的总统指的就是蒋介石了。

          1949年4月24日,南京解放了,现如今我们经常看到解放军在总统府门楼上列站立的那张标志性照片,很多人都以为是现场实拍,而随军摄影记者邹建东自述说,是在4月27日,请示了部队领导同意后,在官兵的配合下,摆拍了一系列照片。我们在照片上是可以看到周钟岳书的“总统府”三个字的。

        1950年10月,庆祝国庆,人民解放军海军官兵赴此参观,“总统府”三字依然在门楼上。此后,这里先后成为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及民主党派的机关办公场所。1958年,总统府的3扇大铁门被拆下回炉大炼钢铁,换上了三扇红色大木门。“总统府”三字在不知什么时候就被摘下去了。

        2000年,办公机关陆续搬出后。2002年,按原貌复制的“总统府”三字重新挂上总统府门楼,第二年又重新复建了大铁门。2003年3月,总统府全面对外开放。从此就是我们见到的模样了。

        每当从总统府大门楼走进走出,恍惚间都似有一种时空穿越之感,悠远深邃。

  附记:

“三·一八惨案”: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协助张作霖的奉军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勇猛,竟将日舰驱逐出了天津大沽口。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非段祺瑞本人)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李大钊、陈乔年均在斗争中负伤。史称“三·一八惨案”。

“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18日,黄埔军校海军局代局长李之龙收到命令速派中山舰开到黄浦,结果空跑了一趟,而这一次莫名的军事调动立刻惹来谣言,称“共产党要暴动”、“李之龙要造反”等等。3月19日深夜, 蒋秘令逮捕李之龙、解除中山舰武装,并电令第一军,将全军党代表撤销并驱逐,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全体共产党员退出该军。蒋介石完全掌握了第一军的军权,使其成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汪精卫在“中山舰事件”后,心中明白与蒋介石斗争中已然失败,悄然去了法国。国民党大权落在蒋介石手中。

“五卅惨案”:1925年5月30日上午,上海工人、学生2000多人,分组在公共租界各马路散发反帝传单,进行讲演,揭露帝国主义枪杀工人、抓捕学生的罪行。租界当局大肆拘捕爱国学生。万余名群众聚集在老闸捕房门口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英国捕头调集巡捕,公然开枪屠杀手无寸铁的群众,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其中捕去学生四十余人,射杀学生四名,击伤学生六名,路人受伤者十七名,死了三名。6月1日复枪毙三人,伤十八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济南惨案”:日本为了维护其在华北和满蒙的特殊利益而出兵山东, 不断向北伐军人挑衅,蒋介石秉着“先安内,后攘外”的态度,与日本积极谈判交涉,均不奏效,1928年5月3日,日本政府公然武装进攻济南。对济南居民和进驻济南的北伐军进行大肆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济南死伤军民1.7万有余,血流成河。这对蒋介石的心理也产生重大冲击,他在的日记中写道:“身受之耻,以五三为第一,倭寇与中华民族结不解之仇,亦由此而始也!”,此后蒋在日记中坚持每日写上“雪耻”二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