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读书

五一放假回家,爸妈会要求你“多跟长辈打招呼”吗?

2019-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三三的灵魂小店

01

你会不会经常被父母要求,要主动跟长辈打招呼呢?

反正我是这样的。

每次回家,我爸妈都要催我出门,多出去走走,遇到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要打招呼。

这个要求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从小就是如此。

但我也是个有脾气的人啊!

认识的人还好说,不认识的人,我干嘛要打招呼?

所以经常发生的事情是,擦肩而过之后,对方要是遇到我爸妈,会提起遇到我的事。

然后爸妈就会责备我,干嘛不跟长辈打招呼。

超委屈的有没有?明明都不认识对方。

02

 

这种现象不止发生在我身上,我经常听村子里的人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有一次,一个长辈带着他上大学的儿子来家里做客。

席间,谈起人生经验。

他说:不管能力如何,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条,要主动跟人打招呼。

他还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清华毕业生,在一家单位扫了两年地,却迟迟得不到晋升。

别人私底下告诉他,他自倚是清华毕业的,不愿意主动跟人打招呼,所以领导不愿意给他机会。

理解透这层之后,他很快就得到了晋升。

打招呼,本来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却被长辈们上升到关乎前途命运的高度。

当然,我也见过认识更为朴素的例子。

有一次,我赶着去县城搭车,村子里有个人捎了我一段。

他儿子在上大学,每次回家,他都要用同样的话教育儿子。

他说,一年也难得回村子一趟,你跟长辈打招呼,别人也不是图你什么。

就算是自己的父母,也享不到你多少福,他们不可能去大城市了,一辈子都呆在村子里。

所以,千万不要反感这种行为。

打招呼只是为了彼此认识,不然大家出门,遇到同村的人都不认识。

03

 

父母那一辈,基本从出生到老都会呆在同一个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

所以,他们对于每家每户都是熟门熟路的。

他们必须认识每一个人,才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生活下去。

而我们是流动的一代,要出门求学、工作。

因工作、学习、婚姻而换城市,都是平常的事。

所以,我们很难形成一个固定的圈子,也不必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熟络。

如果一段关系让你不痛快了,你大可以甩手走人,相忘于江湖。

但是父母那一辈是不行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总有求人的那一天。

所以,他们很强调人际关系的维护。

但是在我们眼里,人际关系是可以选择的,你大可以去选择那个让你舒服的人,不想理会的人根本不必去理会。

04

 

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论教养,林志玲算是娱乐圈的典范。

永远都是那样的温婉端庄、优雅得体。

有一次彩排,林志玲提前到场。

偶然听到一个模特说她坏话,挑她各种毛病。

后来,这个模特发现林志玲把一切都听到了,吓得脸直发白。

但是林志玲选择了沉默,微笑着打招呼,当作什么也没听到。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而她所有的修养,都来源于家庭的熏陶。

林志玲从小家教就很严,从小就学习绘画、书法、舞蹈等特长。

林志玲在接受访谈时说:“其实那时家里管得十分严格,晚上读书要读至9时才可以休息,如果考得不好,差一分,父亲便打一下,手心打痛了就打手背。”

严格的教育和训导,才造就了今日的女神。

但是也有些父母的教育走了偏路,比如女德班。

女德班的基本原则是: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

这种奴化教育,实在不应当提倡。

沿着错误的路线走下去,教育出来的也只是畸形儿。

05

 

说到底,父母传授的经验,全是基于自身的经历。

打招呼这种行为,对他们而言是必须的,对我们而言则非必然。

我们并不一定要跟每个人搞好关系。

因为我们有选择权,有流动的属性。

不过,应当认识到,父母的这种建议也有一定价值。

父母一辈子会呆在一个地方,每天遇到固定的人。

我们这一代流动性大一点,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对于我们而言,求学、上班,其实也会形成一定的圈子。

你跟同学、同事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虽然用不了几年,大家还是会各奔东西、老死不相往来,但是聚到一起的那段时间,你还是的按人际关系的法则来。

学习上,有很多小组任务要做,有很多难题要解决,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毕业难度系数会大很多。

工作上,如果没有很好的交流,也很难把工作做下去。

因此,父母要求你跟人打招呼、维护关系,还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另一方面,你还是可以对人际关系进行选择的。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长辈,他对于任何人都是客客气气的,即使对方曾经给他下过刀子,也可以一笑泯恩仇。

但是,在他内心里,谁亲谁疏,早已有一个排序。

老人家太极打得好,我们可能很难学得来。

但是背后的逻辑是相通的。

即使你迫不得已,要强颜欢笑,对每个人笑脸相迎。

但是,你还是可以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人,保持更亲密的关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