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简书学赛诗

关于诗词,有两句出奇噎人的名言,一句是“诗有别材”,一句是“诗无达诂”,第一句可以用来鄙视别人,第二句可以用来包庇自己。
诗人是不是真由特殊材料做成的?这个说法一向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但足以让我们在凡夫俗子中鹤立鸡群,给自己隔绝出一个世外桃源。你说我“孤芳自赏”,我说你“和我不在一个层次上”,因为“诗有别材”,我是材,你不是。你说我的诗“佶屈聱牙、不知所云”,我说你“胸无点墨、一窍不通”,何况“诗无达诂”,你看不懂是你自己没有悟性怪谁?从此诗人可以悠然地以诗人自居,靠这两句名言的霸道来撑场子。
然而霸道归霸道,诗毕竟还是要给别人看的,即使嘴上不承认,说什么自娱自乐。别人不搭理,光靠自慰其实还是满足不能,否则何必去发博客,何必去弄那个劳什子公众号?
不久前,蒙拏云诗友檀林兄的启发,我开始从新浪博客往简书搬家,搬的是诗词,也是我的部分人生。简书是一个写作平台,也是一个发布平台,在某种意义上看,又是一个社交平台。到了简书才发现,搬家不是坏事,体力好的朋友不妨多搬几次。
七律 搬家二首
其一
今携万贯走泥车,不忍流年情可赊。
四壁徒留天下直,一街仍是尽头斜。
盘桓诗酒三千错,整理春秋五十家。
微有怆然门外柳,故飞团絮拟成花。
其二
流连十载落单车,不负风华闻旧赊。
诗剑忍从鱼腹老,云霓终向雁头斜。
书因万卷难成策,夜入孤时别顾家。
块垒能消新石砾,凭栏异处也怜花。
写诗四、五年以来,从开始的热衷,渐渐陷入了无趣。无趣的恶果之一是数量的剧减,从甲午年的四百余首,到丙申,丁酉年的一百多首。另外就是质量的平庸,虽然技巧愈加娴熟,投入的情感却渐趋淡薄。说是“江郎才尽”,却仿佛为自己脸上贴了并不该有的金,本非“江郎”,何来“才尽”?
然而搬家到简书,却在乔迁之喜之外,意外地重获了对于诗的兴致。原因在于因为简书的关系,参加了几个以诗词为主题的诗友群,或者称为诗社,更重要的是参加了这些诗群中最有意思的诗词活动:赛诗。
诗社,不论线上为主,还是线下为主,各种诗词活动都是把社友团结起来的主要工具,毕竟大家是以诗词创作和学习为目的走到一起来的。
不同诗社,诗词活动的模式各有不同,以我所在的几个诗社论:清华的荷塘诗社以各种官方半官方活动为主,每年汇总编撰一个社友的诗集,年终有一个业务考核般的年底活动。北大的拏云诗社因为是北大的MBA教授创建,诗词活动便仿佛研究生的seminar一般,每年还有两三次赴外地的所谓“行走”,诗游结合,在线的诗刊编辑整理的也比较频繁。这两个诗社虽然活跃程度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社友作品的优劣评价是由一个小圈子决定的,这个小圈子知道诗的好坏,但又不那么在意诗的好坏。
搬到简书后,我先后参加了三个在线的诗社:海棠、优诗美地和无弦。无弦是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诗词活动,后来因故退出,就姑且不论。海棠和优诗美地都有一个活动:赛诗。赛诗不再由小圈子来评价诗词的优劣,而是由诗词水平参差不齐的全体诗社成员一起投票决定那首诗好,好到什么程度。这是一种诗词民主,政治上正确无比,但结果往往并不美。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定要把诗文分出个一二三四,这件事本身就缺乏合理性,且不论如何实现。然而赛诗就是这么不讲道理,但美国人可以这么选川普,我们中国诗歌爱好者为什么不能这么选诗魁?这也是一种道理。
海棠社的赛诗因为频繁和热闹,尤其吸引了我的眼球,也大跌了我的眼镜。
被称为“交作业”的海棠赛诗分为长线和短线,长线两周一次,难度比较大,一般为诗社中水平较高的诗友准备,往往为要求复杂的律诗,排律和长调,甚至出过古风的题;短线则每周三次,往往为要求简单的律绝和短调与中调的词,但有时也出个排律。因为活动安排紧凑,海棠的短线赛诗尤为激动人心。
我是由简书著名词人蕙若介绍进入海棠的,初入海棠便赶上了短线作业,在一场猝不及防的赛诗中被泼了一盆冷水。
海棠的赛诗规则很严谨,大家把作业交给一个负责收作业的诗友,他经过整理,去掉人名后提交到一个初审群,由初审诗友针对格律、对仗等进行评估,把有硬伤的作业剔出,被剔出的作业将不能参赛,只能叫“参展”。这种制度保证除了收作业的诗友,别人都不知道作业的原作者是谁,投票时只对诗,不对人。
第一次参赛时,我对自己期许蛮高,觉得拿个诗魁问题不大,尤其是看了参赛的其他作品,更觉得把握十足,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结果不仅没有诗魁,票也没得几张,还包括我自己投的(海棠规定不能投自己,而我第一次参加,并不知道)。
从此我患了诗魁强迫症,一次次参赛,一次次杀羽,甚至有时得零票而回,如以下这首五绝:
五绝 玉
坚以青田凿,寒从白露侵。
摩研虽自器,岂若琢之深。
到海棠两个月,如今赛诗已经参加了不下二十次,收获甚寡。诗魁不是没得过,得过一次短线,一次长线,短线诗魁是下面这首排律:
终南风雨入苍茫,楚客识荆空自伤。
周粟烹时粥可啜,秦坑满后火须藏。
向隅不讳孤弦引,对镜常思半月妆。
莫下扬州瞻老鹤,可从赤县补亡羊。
潇潇万物一何苦,瑟瑟孤鸿独又凉。
应愧修身来入戏,或怜出口不成章。
江南有意寻芳草,陌上无心认他乡。
白发从头羞到底,青衫过目醉难忘。
卿言岁岁芙蓉里,我忆朝朝杨柳旁。
暗悔春宵无一语,当时只道是寻常。
诗很堆砌,但写得比别人都长。从水平上讲,远不如那首零票的五绝。莫非诗魁是按长短论?
那首长线诗魁得的也很有趣,第一次投票有5首作业票数相同,并列第一,但每人只有寥寥4票,经过加时赛重投,我才挤出重围。词如下:
雨中花慢 偶遇高人
稷下求传,濠上问辩,观澜乍难平复。是轻狂年纪,又觉清肃。高士鸿儒,朝闻夕死,却嫌伧俗。纵笛楼琴榭,俚歌文舞,易学难卜。
程门雪冷,孔堂霜重,多骨冏如多肉。谁知己、沧浪晴雨,再无缨足。掷笔不堪赋作,携篇只为吟读。不期偶遇,却怜常对,那般名目。
二十多次赛诗的经历,给了我一个很有价值的认知,关于我的诗到底写给谁看。
开始我很自然地认为我在赛诗上的落魄是因为投票的诗友水平参差不齐,他们都不懂我,“诗无达诂”吗,原谅我又祭出了古人的法宝。但其实诗社中也有很多水平令我钦佩的诗友,他们也都有眼无珠吗?
尤其是那些获得诗魁的作品,虽然也有比较一般的,但仔细咂摸,其中不少的确有独到之处。尤其其中一位相思诗友,获得诗魁副魁的次数一骑绝尘,其作品初看不甚出色,但认真把玩,我渐渐体会到妙处:一是风格清新,二是通俗易懂,三是必有妙句,时间久了,我也经常不自觉地投票给她的作品,仿佛我也接受了海棠的审美模式。
我的诗写给谁看?写给懂的人看,写得让愿看的人懂,无他。
这正是我应该学习也正在学习的东西。
写此文时,适逢海棠社作业第400期,一群爱诗的人,把一个爱诗的事业坚持了那么久,如果说不是由于挚爱,那么必然是由于痴情了。
集社中诗友之名戏咏之,可乎?
六州歌头·戏咏海棠社·韩元吉体
风骚肆意,诗赋会群英。秦汉颂。长安幸。蕙如菁。若娉婷。凤振高天上。寒月仰。金舟荡。红日降。相思忘。欲何成。竞秀竹菊,妙禅飘香处,雨细春明。望西山冰雪,绿意饰乔情,更掩花汀。谓心生。
蔚然遗梦。江潮重。鱼纹动。紫风铃。君伞漏。独狼瘦。慕西城。映春灯。鹤梦仓西客,槐檀立,万云行。徒钓处。言应妒。拭尘红。休散流光,大道知何谓,意气难平。问苏黄李杜,或可与君逢。入社才行。
列名者如:长安 ,蕙若,高天,天天,寒月,金舟,日子,相思,成昱,julia,竹青(懒洋洋),蝉衣(妙婵),禅林(书彦),汉语飘香,微风细雨,春明,西山有晴雪,冰雪,阿绿,乔木,花溆,憩园云汀,相由心生,潘蔚,廊桥(遗梦),珠江潮平,linn(鲤氏),林无纹,紫风铃,君执伞,独狼,潇潇慕青春,西城沐雨,雪映月,春灯公子,闲鹤,千鹤,田梦,仓西闲客,谨檀,万子云,烟波徒钓,言若,红尘外,流光,何谓不可,小李杜等。
感谢各位诗友,你们是我最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