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挚友,一个地点,两首词,字字铿锵,书写雄健慷慨之气!
作为南宋主战派的代表,辛弃疾和陈亮这一对挚友,相交莫逆,政见相同,词风相似。
且看他们先后来到京口北固山,遥望沦落敌手的中原故土,面对长江天堑构筑的抗金防线,如何各自抒发恢复中原的豪迈慷慨,一吐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之气。词中意味,两人高下,有待读者品鉴评价。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时任京口知府的辛弃疾,作者登北固亭眺望山河,面对抵御金人的防线,所见所感,胸中意气喷薄而发。
上阙起首处,倒装句式的两个一问一答,沉郁悲怆而又振聋发聩。登楼远望,满目风光,只是哪里可以看到中原故土呢?面对滔滔江水,作者由现实的观感升华到历史的总括和透视。无尽的长江滚滚东流,带走了多少历史钩沉和英雄呐喊,古往今来的兴亡更替已化为陈年旧事,无从寻迹,怎不令人磋叹和唏嘘。
结尾处,直接化用唐代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引为己用,浑然天成。
下阙以盛赞雄踞江东争霸天下的孙吴政权起首,喻今勉世,表达作者立足东南恢复旧土的殷殷之情。
回想孙权十九岁便继任吴国之主,率领以万计的甲胄之士割据东南窥伺天下,战事纷纭干戈不断。可以与之匹敌的是谁呢?只有称雄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和皇室后裔以汉自居的刘备,其他割据一方的豪雄不足挂齿。
如今,我们占据孙吴江东旧地,更要戮力北伐,收复旧土,还我河山。最后,作者直接引用三国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原句,表达了对孙权的景仰和恢复中原的期许之情。
作为辛弃疾密友的陈亮,积极主张抗金,反对苟安投降。他的词,为抗金呐喊,感情激越,风格豪放,酣畅淋漓,读之令人毫发皆张、胆气大开。且看陈亮登上同样位于北固山的多景楼,隔江远眺中原大地,是如何抒发所感所思的。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本词之开篇,借对京口江山险要形势的赞叹,抒发了积郁已久的愤慨。屹立高楼,感叹我的所感所想,古代和今人有几个能体会到呢?长江滚滚,三面环绕雄峻的山峰,地势犹如鬼斧神工一般。正可凭借它进取中原,恢复河山。可惜没有几人能意识到这一点。相反,当权的主和派却把这当做宋金的天然疆界,就像历史上的六朝一样偏安苟全,怎不令人血脉喷张意气难抒呢?
下阙以东晋王导谢安“风景不殊”的典故,来讽刺当朝当权主和派,勾勒其丑恶嘴脸。可笑东晋南朝王导谢安等人,登高怀远,也犹如英雄般发出“风景不殊”的悲呼,涕泪横流。可惜只知凭借长江天堑,偏安一隅,哪管中原百姓受尽异族的屠戮。
我们应该凭借此稳固地势,学“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祖逖一样,义无反顾的北伐中原,只要有像面对捷报从容应答“小儿已破贼”的谢安一样的必胜信心,不须前怕饿狼后惧猛虎,不须畏惧敌手的强大,定会进取中原,收复河山。
陈亮的这首词,笔力雄健,议论纵横,句句指斥东晋南朝,却句句谴责南宋当权者,强大的感染力扑面而来,实在是词精意达,酣畅淋漓。
关于京口北固亭的词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一首?陈亮和辛弃疾的这两首词,孰优孰劣,你更喜欢哪一首?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