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书说一说

海神家族

2019-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洋中瓶子

现在这一段是暑假了,别人都开始了假期模式,我没有。春节用掉了大部分的假期时间,现在得接受上班的频率变高,一日的时间变短的节奏。上班频率高,业余时间就恹恹欲睡,只有看信写信还有力气。到简书上放些笔记,是因为通信中的话题意犹未尽。字这种东西我向来不舍得丢掉,就好像我对小瓶小罐情有独钟,从不轻弃一般。

恹恹欲睡不敢睡的时刻,通常是阳光充盈的下午,这时候睡了,晚上可能失眠。不睡,实在连坐起来的气力都不想有。好在现在是个对自己没要求没期待的年龄段,生活的目的是找不费力的收获。有一段时间听高晓松胡侃,还有一段,也斜倚着听《罗辑思维》这类读书清谈。半睡半醒间听得似懂非懂,有时候觉得听出了振奋,有时候听得只想骂人。最近临睡的节目很不错,听着《蒋勋细说红楼梦》入眠,谈谈推荐的,她听得很入迷。我觉得他说的有精彩之处,也有多处反复和拖沓。反正我是《红楼梦》的忠实读者,喜欢那里面的故事和人物,喜欢听别人分析他们,把他们拎出来成为新故事。只要不是高晓松那样说它是一出【青春偶像剧】,不去批评贬低它,我就有兴趣听,拖沓的节奏用来伴眠,还是非常理想的。

很少的时间也看小说,最近我看一本叫《海神家族》的小说。

开始我不觉得这书好看,没有故事情节,仿佛是一篇报告文学。我准备飞速掠过后丢弃此书。

可是看着看着,我就对这书的文学手段起了好奇。它叙述日据时代一名琉球女子和一位台湾高中毕业生结合前后的故事。琉球女子去台湾探望她军中的未婚夫时,得到了未婚夫的死讯。一时迷茫失措。因为她父母双亡,寄居兄嫂家。虽然家奴一般侍奉兄嫂,却仍不能得到接纳。她的青少年时代是沉闷、屈辱、无爱的。她的唯一希望是有人能接纳她,为人妻也罢,做一个和善人家的新家奴也罢。兄嫂给她物色了一个年轻人,她根本没有挑选余地,她也不奢望挑选,于是只身坐渡轮去台湾,准备与不熟悉的未婚夫完婚。在渡轮上,她邂逅了一名台湾男子。故事到这里,我已然为那女子起了同情心,希望接下来,她能遇到善待她的人,因为她的很多内心独白,是谦卑也是纯净的,她应当有一个善终,所有苦难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不都能在日后的人生中得到补偿吗。

可她的故事却忽然中断了,完全没有预警和交待就切换到了另个人,一个台湾男子的世界里。

那是个出生在小生意人家庭,高中刚刚毕业的大孩子,除了有个和家庭背景格格不入的飞行梦想,他的一切都还没有开始。那时候的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他中学接受的完全是日式教育,日本人不但强迫语言改造,还强迫民俗改造,其中包括强行去掉台湾固有的迷信陋习。这大男孩没有感到当亡国奴的屈辱,他接受在学校必须说官方语言,在家说民间语言的现实。他很胜任学校的挑战。学校语言和一种全新的文明联系在一起,是不难去接受的。他在课外阅读里发现了飞行,他被飞行强烈地虏获了,他到日本去求学,他一定要学做一名飞行员。此后的一生,他为飞行付出了很高昂的代价,也从飞行掉进了泥淖,进入了心理的危机,最后也在新文明中的左翼思想影响下,彻底葬送了自己。这一切,他在这艘从日本开回台湾的渡船上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他看见一名沉默寡言,影单行只的少女,琉球女子,他完全不觉得琉球女子是外族人,在她下船后看不见来接她的人,一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时,主动帮助了她。

这一段的描述很生动,让我也沉浸在一个民间的,同阶级的、个体人之间的,暂时两地无文化隔阂的氛围里。

小说再回到琉球女子的世界里,她看到一个热心的男子,在友好地关注着她。他们找到了未婚夫所在的兵营,发现未婚夫已死,完婚无望再度回到兄嫂家时,又发现无论是兄嫂还是邻居,似乎都不能接受她了。她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只有那个关注过她的热心男子。她于是写信告诉男子,她乐于去台湾生活。她希望在陌生的地方开始陌生的生活。

她没有求爱的意思。可是那男子却误会了她的语言,……。

这故事再说下去,就又是分叉的。来到这故事里的人,全部是碰撞一下后就分叉的。他们在生命里短暂地相逢,有短暂的婚姻、幸福、希望,接下来便是永久的分离。他们的孩子也和他们分叉,单亲母亲的辛劳和怨恨,在她孩子的心中成长为一个毒瘤……。

故事我没看完,似乎会一直切换到孙辈孩子的界面。和《红楼梦》不断分叉又不断编织起来的手法不一样,它出去了不再回来。一段浓彩重墨的人生,在下一个故事里,只是作为模糊的阴影。它遮住了家庭的阳光,遮住了孩子的成长,于是分枝的结果,到现在为止都是产生出下一个悲剧。

这是纪实的小说,不是有好看情节的小说,看得人惆怅。可却因为它的关注点,让我不断地想读下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