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
(一)
属于我们的时代,结束了。她坐在床上,靠着床头,不得不接受现实。
她已经有一阵子不能行动自如了,虽然她才50岁,按古书上说也不过才年过半百,她不知到为什么,别人的半百,已是她生命的终点。
在龙泉村,有一个习俗,人走前,亲近的人都会前来临别,做最后的告别。
现在,她的女儿正坐在她床前,沉默地坐着。
她和她的女儿总有些不对付,尤其在她上了学后。她不明白,以前总爱黏着她,睡觉也要搂着她的小可爱,怎么就对她越来越疏离。
尤其女儿上高中时,这种陌生感更甚。送女儿去上车前,她想牵女儿的手,女儿毫不客气地开了。想楼女儿肩膀,女儿避得更甚。
在与女儿大学毕业后的几次争吵中,她才明了一些些缘由呢。
原来,女儿心里,可憎恨着她呢。女儿说了几桩,年幼时被她用棍子打的事情。
这都是什么陈年旧事,她一点印象都没了。在她的印象里,几乎是夫妻俩如何为了供子女上学,翻山越岭上山采油卖钱。她还跨几个村,采办了好些果子挑回来零售。她还是有些生意头脑的。
人和人的记忆当真是不一样诶!
有别人陆陆续续上楼来。当看到他是,她有些惊讶。他也来了。她赶忙和女儿说,这是你吴叔,妈妈儿时的邻居。
紧接他身后,林嫂、儿子,她丈夫的两个姐姐也一起过来了。人一多,有些热闹和拥挤。大家没有说什么,各自坐了下来。
她脑袋里跳出很多画面。她没想到他会来。
想了一遍,还是觉得是她与他无缘,上次是生离,这次是死别。
她年轻时,曾经也是一朵迷人的花。只是早年丧父丧母,她不得不一人承担起家里的重担,毕竟还有才上小学的弟弟妹妹。
她与他青梅竹马,两情相悦,本以为就是一路相伴,学习、工作、结婚。
父母突然的离去,真是措不及防。很自然地,两个人慢慢的从一个点,向两端越走越远。
选择孩子她爸,不过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人不如两人担。
结婚前一天,他突然赶回来了。她只说,你回去吧,咱们再也不见。
年轻的明艳动人还在眼前。两人似乎都有很多话要说,碍于有人,只是彼此看了几眼,又转开。
一场传染病,先夺了孩子她爸,几个月后,轮到她了。人都要入土了,却依然有许多看不开啊!
你们先出去吧,人有点多,我有点闷,你们一个一个上来。
现下,只有她和他了。两人握了下手,她眼泪忍不住流出来。
那时她忍住了。到底是老了,内心脆弱了,她想。
他说,我来迟了。
是啊,过去差一步,现在依然差一步。
他说起,年轻时分别后,他的种种。
她想,原来她从前一直渴望的生活也不过如此,皆是茶米油盐酱醋茶,一点不假。
这会,她可没什么遗憾了。
(二)
母亲就这样走了。带着她的病痛一起离我而去。
这几天,我一直停留在8岁那个年纪。那时父母亲也都才26岁,正年轻。他们结婚的早,17岁结婚,18岁生我,19岁生小弟,20岁生小妹。后面因为计划生育,就没有了。
母亲经常和我说,她和父亲刚结婚那会不仅一贫如洗,还以结婚要置办家具,欠了债。还好,他们很努力,三个月便还清了债务。
我8岁那会,因为父母亲的辛勤打拼,已经有一个像样的家,偶尔还有零嘴吃。虽然偶尔也要帮忙去山上拾材火,去田里拔草,但欢愉的时刻还是更多的。一家五口,吃饭喷喷香,晚上一起看电视,也是热闹的狠。
中秋赏月时,我总忍不住偷偷挖点月饼吃。不一会,月饼边不圆了。父亲发现了,并没有说什么,还偷偷帮我打掩护。
那时,母亲管我们管的比较严,不时因为偷懒不干活,或者姐弟俩拌嘴了,都会挨打。
我虽然也怕打,但还是经常见缝插针,真见母亲拿着松枝进来了,赶紧往门外跑,虽然还会被打到一两下,但好过妹妹那样被打好几下。
还好母亲不会秋后算账。所以经常,躲别处几个小时后,偷偷回家,母亲看见了,会喊我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