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一个家庭的疼痛与坚持
可能对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产生了厌倦,最近迷上了是枝裕和,想着在他细腻而温暖的电影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有时候生命太快了,就没有美感了,适当的静下心来,好像一切就都变了。今天打算说说他的《步履不停》。看似平凡的故事,确是每个人的生活缩影。
整个影片全程看下来,没有高潮的情节,也没有过重的铺垫。观众好像就是一个旁观者,旁观着一个家庭平凡一天。每个人,在平静的表情下都有着自己的执着和伤痛。
父亲送完救护车父亲刻板而又孩子气,虽然已经退休了,但还是牵挂着小诊所里的各项事务,对于医生的这个职责,还满怀着热情。在邻居出现身体状况的时候,即便叫了救护车,老父亲还是认真的看着病人上车,焦急的询问一切,担忧的看着救护车离开。体会着乡村医生,被现代医学取代的尴尬。
一直以来,他都有所有父亲的愿望,想着自己的儿子可以继承自己的事业。他把继承自己衣钵的希望,放在自己的大儿子身上,大儿子也很争气。天不遂人愿,大儿子因救别人去世了。自打大儿子去世以后,父亲一直想小儿子学医,可是小儿子倔强,不愿意父亲依照个人意愿打破自己的人生规划,所以父子俩的隔阂就此展开。表面和睦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坚持。
母亲是一个一辈子没有坐过车的家庭妇女,隐忍坚强,还有那么一丝丝的腹黑。她对待每个人温和热情,对家庭任劳任怨。母亲可以说是这个家庭奉献最大的人,如果没有母亲,这个家庭就塌了。但是家里所有的人似乎不认为母亲很重要,儿女也不这么认为。
母亲在长久的忍耐之下,有着自己的一套折磨人的方式。对待大儿子牺牲自己性命而救的那个男孩子,母亲不想让那个男孩子忘记,他的命是儿子救的。那个男孩来拜访,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那个男孩子的尴尬和痛苦。没有希望的人生,每日背着沉重的包袱,让他的人生即便被救了又有何益处?但是母亲不管,他觉得,即便儿子不值,他也要让这个男孩子每天都要记得。所以儿子忌日,都会邀请他来,每次还笑盈盈的,用这种软刀子的方式,一次一次的提醒那个孩子,你的命,是我们纯平的贡献。这是一个来自母亲的报复,一种近乎于残忍的报复。
小儿子和妻子是半路夫妻,妻子的丈夫去世了,妻子的心里,只有一小部分,是小儿子的,这点老母亲看的很清楚。她心疼小儿子,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对于小儿子的妻子和妻子的孩子,她无法做到真心的接纳。
最触动我的是一个情节,晚上睡觉的时候,有一只黄色的蝴蝶飞了进来,父亲和小儿子都说要放出去,只有老母亲在小心翼翼的追着,因为她觉得那是他大儿子的灵魂,回来看她了,边追还在边念叨,“纯平啊,纯平,是你吗?”那时候真的泪目了,这是一个母亲,对大儿子深入骨髓的思念。蝴蝶放出去的时候。全家人都站在门口,望着放出去的那只蝴蝶,久久不回屋。
还有一个镜头是祖孙三人去海边,儿子对父亲的承诺要和他打场比赛,到父亲去世都没有实现。母亲想坐车出去看看,也是直到去世也没有实现。生命中的遗憾,莫过于我有能力带你享受生活,可是你已经不在了。
一开始,我们都是孩子,在父母的羽翼下幻想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后来,我们真的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更多的重心就在自己孩子这里,忽略了站在我们背后,父母希冀的眼神。再后来我们一点点变老,只能无奈的看着孩子们远去,生活平静的再不起一点涟漪。
老母亲去墓地给大儿子送花祈祷回来时,两对母子形成了一个对比,前面妻子和妻子的儿子,代表小时候的亲密,后面小儿子和年老的母亲,中间隔着一段距离。一高一低体现着时间的无情,我终会长大,顶天立地,而你真的会变老变矮。生活从不给我们喘息的时间,不知不觉这时间就没了,这生命就不见了。我们只是人也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就像小儿子在影片中说:“我们只是人,谁知道纯平活着会变成什么样子”。
影片的最后是小儿子一家去扫墓,一儿一女,夫妻和睦。父亲母亲已经不在了,新的家庭还在继续生活。每个人都有着伤痛,而每个人都把伤痛藏起来,步履不停。就像宫崎骏说的:"起风了,生活还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