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园诗话》(721)
【原书卷三·二〇】
江州进士崔念陵室许宜媖,七岁《玩月》云:“一种月团圆,照愁复照欢。欢愁两不着,清影上阑干。”其父叹曰:“是儿清贵,惜福薄耳!”宜媖不得于姑,自缢死。其《春怀》云:“无穷事业了裙钗,不律闲拈小遣怀。按曲填词调玉笛,摘诗编谱入牙牌。凄凉夜雨谋生拙,零落春风信命乖。门外艳阳知几许,兼花杂柳鸟喈喈。”《寄外》云:“花缸对月相怜夜,恐是前身隔世人。”进士已早知其不祥,解环后,颜色如生。进士哭之云:“双鬟双绾娇模样,翻悔从前领略疏。”崔需次京师,又聘女鸾媖为妾。崔故贫士,归来省亲,媖之养父强售之于某千户,媖不从,诡呼千户为爷,而诉以原定崔郎之故。千户义之,不夺其志,仍以归崔。媖生时,母梦凤集于庭。崔赠云:“柳如旧皱眉,花比新啼颊。挑灯风雨窗,往事从头说。”崔有《灌园余事》一集,载宜媖事甚详。陈淑兰女子阅之,赋诗责崔云:“可惜江州进士家,灌园难护一枝花。若能才子情如海,争得佳人一念差?”“自说从前领略疏,阿谁牵绕好工夫?宜媖此后心宜淡,莫再人间挽鹿车。”呜呼!淑兰吟此诗后十余年,亦缢死,可哀也!然宜媖死于怨姑,淑兰死于殉夫:有泰山、鸿毛之别矣。
江州,东晋始置,辖境为江西大部,后南朝多次分割,使江州辖境变小。江州是唐朝、宋朝的行政区划之一,一直沿置到宋代、元代,治所在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市)。江州,亦指今江西省九江市。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江州就是指这里,《水浒传》中“江州”也指此。
崔念陵,即崔谟,字焕远,号念陵,又号灌园,江州湖口(今湖口县)人。清朝诗人、官员。乾隆七年(1742)进士,任饶州、袁州府学教授。有《易象合参》一卷、《灌园余事》五卷。
许宜媖,即许权(生卒年不详),字宜瑛,德化江州(今九江)人。诸生许震皇女,湖口进士崔谟妻。著作有《问花楼诗集》、《闺中小草》。因受婆母虐待而中年自尽。
牙牌,音yá pái,释义:1、意思是象牙或骨角制的记事签牌。2、古代官员所执牌记。因多系象牙兽骨制成,故名。其上书写官员官衔、履历。始见于宋。明朝正式定制,分为五种:公、侯、伯曰“勋”,驸马都尉曰“亲”,文官曰“文”,武官曰“武”,教坊曰“乐”。嘉靖中总编为“官字某号”,朝参时持以出入宫门,否则门官止之。私相借者,论如律。有故,则交于内府。明朝称牙牌为进宫通行证,大臣必备。3、指骨牌、牌九、天九古称牙牌,古时一种中国民间娱乐工具,各种成套点色都有名称。牙牌有三十二扇牌,牌面点子排列分布依照天上辰星次序数目推编制成次序数目,如天牌,二扇,二十四点,象征天上二十四节气。地牌,二扇,四点,象征东南西北四方位。人牌,二扇,十六点,象征人性心理的仁义忠信礼廉耻智是非羞恶恻隐辞让,十六字。和牌即鹅牌,二扇,八点,象征大和元气流通八节之间,表示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梅牌,二扇,二十点,紫梅斗数占卜问卦预测未来国运前程。牙牌初时用作卜筮之用,后被人用作赌具,清未民初最为流行。本条诗话中则是用牙牌来算命。以牙牌为占具,用牌32张,仿《灵棋经》之数而成125卦。其求卦的歌诀云:“全副牙牌一字排,中间看有几多开。连排三次分明记,上下中平内取裁。” 卜问者可据以断定吉凶。
需次,音xū cì,指旧时指官吏授职后,按照资历依次补缺。宋·楼钥《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诗:“九江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
千户,音qiān hù,中国古代官名。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初专授予汉人降臣,后也用以称女真军事组织猛安,统领谋克,隶属於万户元代相沿,其军制千户设“千夫之长”,亦隶属於万户。元代千户所统领百户所:统兵七百以上称上千户所,从四品金牌;兵五百以上称中千户所,正五品金牌;兵三百以上称下千户所,从五品金牌,各设“达鲁花赤”(蒙古语:掌印者。实为监督官)、千户一员,品级相同。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驻重要府州,统兵1,120人,分为十个百户所。清朝于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土官中置千户一职,正五品,管理所辖部族及士兵。
《灌园余事(附:问花楼遗稿)》,系清乾隆七年(1742)进士崔谟及其亡妻许权的著作,凡十二卷收录其诗赋一千余首,七万五千余字。崔谟诗词,派属“西昆”,根植社会底层,其诗对仗工整,词藻华丽,诗格劲硬,诗风典雅,时诗评家袁枚、沈德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陈淑兰,字蕙卿,江苏江宁人。诸生邓宗洛室。淑兰夫死,自缢以殉。有《化凤轩诗稿》,今不存。袁枚诗弟子。
阿谁,音ā shuí,意思是唐宋时期口头语言,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后常用作禅林语,即“谁”。
挽鹿车,音wǎn lù chē,典故,后汉鲍宣从妻父学,父奇其清苦,以女妻之,妆奁甚盛。宣谓妻:“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其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见《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后因以“挽鹿车”为夫妻共守清苦生活的典故。鹿车,古代的一种小车。《太平御览》卷七七五引汉·应劭《风俗通》:“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资治通鉴》:“燕主儁徵幽州刺史乙逸为左光禄大夫。逸夫妇共载鹿车。”王闿运《皇朝追赠总督衔调任山西巡抚湖北巡抚谥文节常公神道碑》:“夫人同县刘氏,孝敬夙闻,贫修鹿车之敬,贵习紘綖之礼。”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