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是由张艺谋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倪妮等主演的一部剧情、历史、战争类型的电影,该片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这是由严歌苓的小说改编而成,但是金陵十三钗的故事背景一定是有历史原型的。
南京大屠杀期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作为妇女儿童难民收容所,其负责人是美籍教授魏特琳,《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原型就发生在这里。她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面处心积虑地救苦救难,被南京市民誉为“活菩萨”。1937年平安夜,日军要求她从1万名难民中挑选100名妓女,之后就不会再骚扰无辜的良家妇女了,过了很长时间,他们终于找到了21人。
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战火中,六朝古都化为废墟,众多中国军民被困城中。
南京城中一支十数人的国军余部本可弃城而逃,但在途中他们遇到了被日本军追杀的教会女学生,在长官李教官(佟大为 饰)指挥下,他们没有精良的武器,面对敌军的坦克,只能一个一个的用身体来抵挡,站在最后的战士则是全身绑满炸弹,用自己炸的四分五裂的身体来炸掉坦克。最终教会学校女学生回到了教堂,而李教官等人,至此丧失了出城的机会。
那个时候的南京已经没的抵抗能力了,剩下的只有逃命了......他们有一种最原始的办法,有战友的身体作掩护,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不愿当亡国奴,就那命去拼。
幸免于难的书娟(张歆怡 饰)等学生返回教堂,随她们一起来到的,还有受雇远道至此收敛神父遗体的美国人约翰·米勒(克里斯蒂安·贝尔 饰)。
此时的南京城中,逃难的人们蜂拥进安全区和教堂寻找庇护,十四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她们就是有名的"秦淮河女人"。
在书娟眼中,她们是“六月的烂冬瓜”,她们带来喧嚣、混乱、醉生梦死,大敌当前,她们还要吃要喝,嬉笑耍闹,卖弄风情。
在教堂那一个屋檐下共同避难的生活里有的只是无休止的争吵。
教堂的墙壁,并不能阻挡日军的铁蹄,教堂内的人们,将面临孰生孰死的选择。
约翰从那个给钱才干活,想着保命的人,选择了做一个能够挺身而出救女学生的英雄,他用自己的身体将这些女孩们紧紧的护在了身后。
选择从教堂跑出去的豆蔻和香兰,一个为了取琵琶琴弦,给浦生弹最后一曲,一个为了拿一对耳环,这是她心上人送给她做定情信物。
最后的结局,香兰被打死在断桥上,都没逃过恶魔的侮辱。豆蔻跳了河,还是被捞上来糟蹋,死在了刺刀之下。
书娟的爸爸,为了救自己的女儿,选择成为汉奸,最后被日本人一枪爆头。
乔治作为前神父收养的孤儿,一直生活在保护之下,性格懦弱,可即便如此,在紧要关头,他还是选择戴上假发,冒充女学生,去奔赴一场必死无疑的战斗。
十三钗为了救学生们,选择了把头发烫直了,换上了校服,化上了淡妆,替换学生上了日本人的车。
这些女子,没有优厚的教养和殷实的家境,在豆蔻年华就被卖到妓院接客。
她们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忘记过去,开启新的生活,与心仪的男人普通幸福的过了一辈子。亦或者是自己赚够钱了就可以赎身,回到家,找到亲人做点小买卖。
她们只是可怜而普通的人罢了。
这些汁香浓粉,浪声浪气,走个路屁股都在画圈儿的女人们,她们带来喧嚣、混乱、醉生梦死,大敌当前,但她们的喧嚣透着生命活力,她们的调笑混杂着人性温暖。大难临头,她们挺身而出,替几小时前还与之相骂的女学生慷慨赴难。
爱与恨,她们比我们任何一个都了解爱与恨。
——玉墨:千百年来,世人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今天,我们这些秦淮河女人就要干一件大事,让他们知道,商女也知亡国恨!
那些电影之外的我们呢?
如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才是真正让人痛心的。
事实就是事实,无论用多少水泥去涂抹,也掩盖不了那些血迹斑斑。
一曲秦淮景,六朝金粉情,铭记历史,该有的道歉,我们等!!!
来源于公众号:Daisy嗑盐记
“一个不干正事的90后PHD写的没有主题的(不)正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