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影评最TOP电影漫谈

影评丨《情书》:后来我爱过很多人,但都只是你的影子

2018-11-08  本文已影响29人  杨陈故事
剧照

亲爱的藤井树:当你知道我曾深爱过你的时候,我已经死去。 ——来自天堂的藤井树

总体来说,在平静中夹杂着泪水看完情书这部电影后,会发现其实电影里的故事很简单——男主在高中时期爱上了和自己同名的女主,但内向又羞于表白,除了搞些恶作剧在女主面前找存在感,便只能以借书卡反复写“对方”的名字来表达一份爱意。

后来,男主转学,临走前以让她帮忙还书的借口去了女主家,但女主并没有发现书里夹着的男主给她的“情书”。

于是,这封情书直到最后一面见他时也没能看到。但男主后来喜欢了一个女生,和女主长得一模一样,而且他告诉这位女生是对她“一见钟情”。

剧照

电影情节且说这么多,剩下的留给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你慢慢去品味吧。顺便想提的是,抛开电影里感人的故事情节来说,即使是唯美的镜头、经典的配乐和演员的演技也值得你去耐心看完这部电影。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经典之处,不在于电影将校园里的学生的朦胧爱情写实般的搬上大屏幕,也不在于它精巧的故事讲述技巧,而是让每一个观众都解开了自己过去对待爱情的一个“谜”,感动又惊讶于那个我们很多时候都没有发现的来自于自己心底的痴情——我们后来爱过的人,多多少少都带有初恋的影子,或许是长相,或许是气质,或许是兴趣爱好,甚至是走路的样子,笑的样子。

剧照

每个看完这部电影,看到最后女孩收到那封“迟到的情书”时候的样子,相信都会感动,甚至是来自心底的感动,那种自己多年来爱情的种种过往突然涌上心头的感动,那种当初看到初恋“一见钟情”时的感动。

电影里的女主收到了“情书”,作为观众的自己,仿佛也看到了曾经深爱的却没来得及表白的那个初恋收到了自己寄去的情书。

我喜欢看心理学类的书籍,“潜意识”这个字眼在书里经常被提到。我们很多时候对某人某物不经意的喜欢和厌恶,或者莫名的好感和排斥正是潜意识的作用。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真的怕井绳么?我们怕的是蛇,是多年前被蛇咬过的事再次发生。

你或许也曾经深爱过一个人却没来得及表白,后来分开后又喜欢过很多人,当下的自己觉得是因为她的声音、她的样子或者她如何优秀,但你敢否认你曾用当下的她和曾经的她有过比较吗?而继续喜欢下去这个她的理由是否有几点和曾经的她是很相似的呢?

当然,我们永远找不到像电影中那个和曾经深爱过的她长相一模一样的人,更别说内心了。

不同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想要的生活。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贪婪而自私的,妄想拥有内心所有需要的,最终让后来闯进我们生活的人去嫉妒、无奈以及他(她)在自身的贪婪与自私中矛盾的活着。

剧照

电影中的后来被喜欢的那个女孩子在感觉到自己是另一个人的影子的时候,做的种种事以及电影出现过两次的那句话“女人都是自私的”都在揭露着每一个作为观众的我们心底那些不为自己明晓的潜意识所带来的嫉妒与贪婪。

或者,这也是另一种深爱吧。只是到了这个地步时,嫉妒或者自私真的应该理解为爱吗?

我在大学的时候追求过几个女生,有的脸型和声音很像初恋,有的性格和爱好很像初恋,有的走路的样子很像初恋,当我明白这些的时候,我都放弃了去追求并断绝联系,仿佛内心有一种愧疚和歉意。

如今喜欢去的饭店,也仍然因为老板娘在很多地方很像初恋,当然,此时的我自然不是因为爱了,只是这心底莫名的好感会让我乐意去光顾她的生意。

很多年过去,我只是学会了淡然和放弃。

有人在说豆瓣评论说,《情书》里的爱是一种极致的暗恋,我基本是认同的,但是我又觉得那还不够极致,如果是极致的爱,当是陪伴关心而又直到死去也未表露心迹吧(尽管这样说来的确太偏执)。

发条张在《电影最TOP-细读经典30期》里说《情书》的主旨就像电影中被冻在冰块里的蜻蜓一样,表现着一种“缺憾”的美。

是的,很多时候“缺憾”是一种会感动很多人的美,但极致的暗恋在我看来是属于暗恋那个人的“完美的爱”,他坚定不移的暗恋一个人直至死去,我相信在他看来,这没有缺憾。

这似乎就像类似于坚定的基督徒对上帝的信仰,上帝并不会给他任何真实的回馈,但在他心里一定不是这么认为的。

难道,爱不能成为一种信仰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